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离异男子负巨债还以妻子生意周转为名借巨款 是借贷还是诈骗?

正义网上海6月2日电(通讯员顾家奇)以妻子生意周转为名借走大笔款项,实则钱某早已离异,长期沉溺赌博里拆东墙补西墙。近日,经上海市静安区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静安区法院一审以诈骗罪判处钱某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

2020年1月,陈先生公司下属钱某找到他,说自己妻子的公司因为三方纠纷账户被冻结,资金链断裂,着急筹钱,承诺给到年化10%-15%的利息,希望陈先生能帮帮他。信以为真的陈先生,在1月至2月间,分三次向钱某转去共计60万元。而后,钱某签署了书面协议,约定在2021年1月31日归还本金及利息共计68万元。

然而到了约定时间,钱某并未归还,在陈先生催促之下,2022年2月,钱某只得向陈先生坦白,自己早些年吃喝嫖赌欠下了数百万元,导致妻离子散,早在2018年就已经与妻子离婚,“妻子生意周转”只是他借款的幌子,实际上,陈先生所给的钱都被他用于偿还银行贷款,以便他继续周转资金“以贷养贷”。

但是,钱某再三表示,自己已经迷途知返,愿意归还所欠钱款,只是需要一点时间。为了取得陈先生的信任,钱某还专门写了一份延期还款协议书,承诺每个月归还1.2万余元,分60期还清。钱某的坦诚,让陈先生动了恻隐之心,眼看对方也确实没有还款能力,出于无奈,也只能接受了钱某的还款方案。

钱某签署完协议不久,就从陈先生所在的公司离职,仅仅在2021年3月、4月按期归还后,就不知去向,手机也打不通了,再也没有还过钱。陈先生决定向警方报案。

案件移送到了检察机关,承办检察官认为,此案的银行流水、被害人的陈述、短信记录以及钱某的供述等证据相互印证,事实清楚,双方对此也没有任何争议,但是案件中钱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案件属于民间借贷纠纷,还是已经构成了刑事犯罪?

承办检察官在审查全案证据材料时确认了两个关键点:一是钱某在身负巨额债务,明知自己没有能力偿还的情况下,向陈先生“借款”后用于赌博和还债,明显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二是钱某为了“借”到钱,隐瞒了自己已离异的事实,故意编造了其妻子公司需要流动资金的谎言,使得被害人信以为真自愿交付了钱款。因此,钱某有诈骗的故意、有隐瞒真相和虚构事实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2023年3月6日,静安区检察院依法以涉嫌诈骗罪对被告人钱某提起公诉,静安区法院作出如上判决。

一张72万余额的截图骗了3名女子20万余元 商务部国际司负责人就《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所有签署国全面生效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