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西部一些劳务输出地,父母外出务工、长辈隔代监护的情况并不鲜见。由于家庭教育缺失,一些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网络,行为习惯不佳,有的甚至存在性格缺陷。
针对一些留守儿童脱管失管,劳务输出大县重庆市丰都县以“党建为魂、家庭为根、组织为本”的理念,组建覆盖全县的“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提高家长组织化程度,通过互帮互助为未成年人群体构筑一个“新家”,让更多在外家长安心务工、在家孩子健康成长。
“不出来养不起孩子,出来了管不了孩子”
丰都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全县85万户籍人口中近26.5万人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约1.4万名。
“以往一到周末部分乡里孩子没有事情做,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又管不住,抱着手机玩,看着让人很忧心。”丰都县栗子乡居民汪洋说。虽然外出务工家长很牵挂在家孩子,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名外出务工的父亲说:“我不出来养不起孩子,出来了管不了孩子。”
在重庆市丰都县名山街道,老师在给孩子们讲解诵读的发音技巧黄伟摄
对于留守儿童等未成年人群体脱管失管问题,过去基层政府部门和群团组织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不少是大包大揽、各自为政,未能激发家庭、家长的内生动力。
“社会的最小细胞是家庭,家庭的中心是孩子。只有家庭和睦,才有社会和谐。只有充分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家庭的兜底功能,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丰都县委书记张国忠说。
“四步法”构建家庭教育新模式
家庭教育的主体是父母,大量父母外出务工怎么办?从2022年开始,丰都县以“党建为魂、家庭为根、组织为本”的理念,运用“四步法”建立“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形成互帮互助的家庭教育新模式。
党组织靠前一步,将家长组织起来。丰都县各级党组织广泛动员家长注册社会组织“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在家家长周末、假期将留守儿童等青少年群体集中起来开展活动,家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确保互助会规范运行,丰都县在互助会逐步成立党支部(党小组),严格把关会长、秘书长等骨干人选。
政府组织后让一步,不包办只支持。针对部分家庭文化水平低、教育能力弱等问题,丰都县发动干部、教师、热心市民等群体,成立1800余人的家庭教育互助志愿者协会,设计体育文艺、心理健康、生命教育等非学科类课程,为互助会提供师资、课程、活动场地等支持。
群众组织提升一步,激活家长内生动力。丰都县制定互助会工作实施方案、激励办法等制度,通过“会员自筹一点、社会募集一点、政府支持一点”,保障互助会经费,建立家长轮值、学生活跃指数等机制,让互助会自我管理、自主运行。
群团组织协调同步,统筹多方资源。丰都县建立家教互助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妇联、红十字、共青团、工会等群团资源参与,实现齐抓共管。
在栗子乡党委政府的统筹协调下,汪洋与20多个家庭一拍即合,去年1月率先在丰都县成立家教互助会,并租下两间店面,添置图书、桌椅、体育器材。每到周末和寒暑假,家长们轮流当“值日家长”,志愿者教孩子打篮球、吹葫芦丝、辅导作业等。如今,会员从最初20多个家庭增加到70个家庭,覆盖了85个孩子,其中2/3都是留守儿童。
名山街道居民敖娟曾做过矫治涉案未成年人的司法社工,去年5月听说街道要成立互助会,她马上报名并当选会长。她介绍,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名山街道互助会有两间活动室,现有家长会员77人、志愿者47人、参加学生81人,其中留守儿童35人,每周六和寒暑假常态化开展手工、太极拳、自我保护等兴趣、亲子课程。“互助会让孩子假期生活变得丰富、规律,10多名热心家长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敖娟说。
补齐家庭教育短板
目前,丰都县已成立“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县级联合会1个、乡镇(街道)互助会40个、村(社区)互助点5个,入会家长会员2385人,吸引3000多名儿童参与,其中留守儿童1066人,打造出“鸿鹄之家”“鸾妈妈”等品牌家庭教育互助会。
家教互助会让当地留守儿童等未成年人群体脱管失管问题得到改观。名山街道小学生小玉的母亲常年卧病在床、父亲失联多年,她主要由外婆抚养。小玉的外婆说:“小玉之前内向、自卑,我不知道怎么教育她。在互助会家长、志愿者的帮助下,她话多了、朋友多了,我也放心多了。”
在重庆市丰都县栗子乡,一个孩子在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安排的读经典活动中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黄伟摄
退休小学校长、县互助会联合会会长冉斌说,覆盖全县的互助会网络提高了家长的家教意识,与学校教育形成有益互补。
自2022年开展互助会以来,去年丰都县暑期儿童溺水事故为零,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同比下降42%。
“成立家教互助会不是建一个公益性的托管班,而是通过互帮互助、提高家长组织化程度的方式,补齐因劳务输出带来的家庭教育短板,让留守儿童不变坏、免受害。”张国忠介绍,丰都县正通过增设互助点、数字赋能等方式,以“把资源整合起来、把家长动员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孩子培养起来”为目标,吸纳更多家长、留守儿童、高校、企业参与互助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