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5月27日电(记者余里胥冰洁)27日,据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消息,在卧龙海拔2300多米的一台红外触发相机首次记录了全球唯一的白色大熊猫与一对大熊猫母子同框的影像资料,且母熊猫极有可能是白色大熊猫的妈妈。
红外相机拍摄到的白色大熊猫(左一)与大熊猫母子同框的画面。(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画面拍摄于今年2月底,一对大熊猫母子在一处树洞休息,白色大熊猫渐渐地向它们靠近,熊猫妈妈首先察觉,发出一声极短的警示,胆大的熊猫幼崽便毫不犹豫扑了上去,白色大熊猫边向后撤退边发出“咩咩咩”的叫声,向它们示意想要亲近,熊猫妈妈全程保持“淡定”未踏出树洞半步。一段时间后,熊猫母子离开树洞,白色大熊猫又回到树洞前,仔细嗅闻熊猫妈妈曾待过的每一处地方。
大熊猫母子离开树洞后,白色大熊猫又回到树洞前。(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针对这些影像,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魏荣平说:“画面中的幼崽约1到2岁,白色大熊猫的体型已接近成年个体大小。2月底的卧龙已进入野生大熊猫发情季,这时遇见成年大熊猫靠近或入侵,一般带崽的母熊猫会表现出很强的攻击性,会冲上前激烈地吼叫驱逐,甚至对其大打出手。这只母熊猫表现得极其‘淡定’,不太符合一般规律。有一种可能,这只母熊猫是白色大熊猫的妈妈,妈妈闻出了孩子的气味,感觉到安全,才会表现得如此平和。”
据以往野外跟踪研究发现,熊猫妈妈和它的孩子有许多时间共处一个相互重叠的巢域内,离开母亲独立生活的个体三四年内会多次回家看望妈妈,并不停示好想要亲近,往往母亲会默默接收或温和地将其赶走,而其兄弟姐妹则会表现得更愿意与它追逐玩闹。这些发现也都与红外相机记录到的事态发展较为符合。
据观察,还有15份影像资料记录了这三只大熊猫在短时间内相互交叉的活动轨迹。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刘明冲介绍,2019年5月卧龙公布了当时还是幼崽的这只白色大熊猫图片,此后保护区工作人员对它进行了长达四年的追踪监测,收集了近1000份有效监测数据,记录了这只白色大熊猫与多只野生大熊猫个体的交叉活动轨迹,以及它吃竹子、蹭树干做标记以及疑似交配打斗的行为。
4月16日,在海拔2500米的另一台红外触发相机也记录到白色大熊猫与另一只野生大熊猫疑似交配打斗的罕见画面。
白色大熊猫与野生大熊猫打斗画面。(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李晟表示,“我们的野外调查从这只白色大熊猫还是一个小崽的阶段一直追踪到现在,发现它不仅健康地存活了下来,而且还与这片区域内其他的野生大熊猫个体有着正常的交流和互动,由此看来单纯的‘白化’突变暂时未影响到它的生存。今年它应该已经进入性成熟阶段,红外相机记录到它在繁殖期有着正常的求偶表现,表明它的生长发育基本健康。从侧面也说明卧龙的大熊猫栖息地质量特别高,有充足的食物来源,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红外相机拍摄到的白色大熊猫活动画面。(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在经过无数次研判路线、布设和调整红外相机位点,通过四年的监测,基本掌握了这只白色大熊猫的活动规律。”四川卧龙白色大熊猫保护研究项目执行人谭迎春介绍,白色大熊猫在春季发情期出现的频次比其他季节要高得多,研究人员现在也在从微观入手对它进行更系统的研究,收集它的粪便和毛发,通过DNA检测来进一步分析这只白色大熊猫的相关生物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