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为干事者撑腰 武威澄清正名92人次容错纠错18人次

不久前,武威市民勤县纪委监委在监督检查中发现,苏武镇、重兴镇、西渠镇等9个乡镇14个村的乡村建设项目存在招投标程序不规范的问题。经调查了解,发现该问题系抢抓进度所致,不存在谋取私利的问题,也未影响工程质量。纪检监察机关依据《武威市鼓励干部干事创业容错免责工作办法》,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容错处理。

今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以失实函告反馈方式澄清正名92人次,容错纠错18人次。

《容错免责工作办法》明确在推进改革创新、优化体制机制中,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出现失误错误;在创造性开展工作中,处于公心、攻坚克难,出现失误错误等13种容错免责情形,以及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党章党规、法律法规及上级明令禁止,仍然明知故犯、我行我素等10种不予容错情形,细化完善容错免责研判认定及办理程序,为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提供制度保障。

近年来,市纪委监委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打好精准问责、容错免责、澄清正名、回访教育“组合拳”,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不断激发党员干部争当“闯将”的激情,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市纪委监委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工作导向,针对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以及在教育医疗、生态环保、食品药品安全、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问题,坚决出击亮剑,精准审慎问责。今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问责党员干部43名。

在健全容错免责机制的同时,市纪委监委持续推进澄清正名、回访教育工作高质量开展。全市各级监察机关严格执行《武威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诬告陷害做好澄清正名工作办法》,深核细甄、实事求是、一案一策,最大限度为干部消除负面影响。同时,根据受处分人员的错误性质和情节、处分类型、个人表现等,精准施治、对症下药,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和指导,帮助干部放下包袱、改进提高。(供稿余俊强编辑张莉)

国内首次二氧化碳管道全尺寸爆破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有一定之略 然后有一定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