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心去查询泰坦科技、米哈游、无他相机等耳熟能详的上海创新型企业,会不经意发现他们的注册地都是:上海市徐汇区钦州路100号。这一“神秘”的地址,是全国第二家、上海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所在地。
虽只有两栋不起眼的楼,这里却是国家级孵化器,已孵化出累计千亿元产值企业,被不少创业青年戏称为“科创产房”。从这里出发,上海致力于为每个环节的市场主体量身打造孵化领域的“补给站”,形成“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助力一代代上海青年投身“全过程创新”的接力赛。
“低调”小楼点燃科创“星星之火”
位于上海市徐汇区钦州路100号的科技创业中心,隐藏在道路旁的两幢楼别看显得低调,但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周围方兴未艾之时,这里已是当时“最摩登的孵化器”,为上海科技创新孵化事业点燃了星星之火。
现在走进科创中心的综合办公室,这里仍旧保留着“复古装修风”,历史感扑面而来。“我们从事科技企业孵化培育已三十多年,自己办公的二层楼面一直没有翻新。”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企业服务部门负责人戚秀忠介绍。
为企业提供的办公环境和公共空间却一直在持续投钱。明亮宽敞且比周边的租金优惠很多,为很多初创公司节约了成本。作为政府机构,这里还一直提供专业权威科技创新政策解读、项目申报辅导、创业导师工作室、创业者社区分享前沿技术等各类服务,月月有话题、周周有活动、天天有资讯。
以这栋楼为起点,东方财富网创始人其实、泰坦科技创始人谢应波、米哈游创始人刘伟等青年走进创业大潮,成为新生代创新的“弄潮儿”。
2007年,26岁的谢应波走进这里,获得了最初的3张免费办公桌,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分基金的20万元,是他的第一笔“启动资金”。“当时很值钱,创业失败不用还,创业成功只需还本金。”谢应波说,创业初期用各种办法节约经营成本,创业中心提供半年免租期、水电费免单、免费财务服务,实验仪器、设备都是租的,吃饭住宿还在学校里,所有创业资金都投入到研发中。从这里启航的泰坦科技,如今已成长为年营业收入20余亿元、市值过百亿元的科创板“科学服务第一股”,为众多中国实验室提供设备耗材“交钥匙”工程。
“创业一开始真的什么都不懂,连原料怎么买、专利书怎么写也不知道,当时我们第一个专利就诞生在这里。”上海东升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小群感慨,现在公司已经拥有300多项专利。
钦州路100号,是上海不少创业者怀揣梦想、勇毅前行的起点。米哈游渐渐发展壮大后,租下了1号楼11层的数间办公室,如今已发展成为年营业收入达数百亿元的“巨无霸”;刘伟的同学吴昊,在刘伟的介绍下入驻,开启创业,推出无他相机App,实现总用户超2亿;在11层一间80多平方米的联合孵化空间里,创业火种又薪火相传,吴昊以“大手牵小手”方式支持着创业公司游灏网络。
很多创业公司从几张免费办公桌开始,到月租几千元的一间办公室,逐步发展到一层楼面,再壮大到一家创新型企业,“我们一直说厚植创新创业的土壤,不以盈利为目的,给这些创业‘小芽’提供试错空间,为企业一路成长提供政策、资金、服务等各类养分,滋养他们一路发芽壮大,这是一代又一代孵化人的初心。”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主任黄丽宏说。
为创新全环节建好“补给站”
“当年中心刚成立时,大家对‘孵化器是什么’不了解,还有不少人来问,这里是不是孵小鸡的地方。”黄丽宏说,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成立于1988年,是上海市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随着2000年世界孵化器大会在上海举办,孵化理念在全国传播,上海孵化器数量逐步增长、主体日益多元,如今已有500余家,孵化的星星之火已经燎原。
作为上海孵化器的“鼻祖”,钦州路100号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能级:首提“创业导师”工作制,创业导师免费辅导让企业少走弯路;联合创新孵化,让“学长”拉着“学弟学妹”一起成长;“创100+创享咖啡”主题沙龙,分享前沿技术、行业痛点、研发经验,增进行业交流;走出去提供“一站式”政策宣讲,为企业将扶持政策送上门……
“但有一点是一直坚守的:公益性。比如说我们已经连续举办两期的‘创100+’创业训练营,让‘优秀毕业生’反哺在孵企业,共同为早期创业者免费培训3个月,为创业项目客户提供市场验证的机会。”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副主任张国忠说。
科技创新要做时间的朋友,没有什么“立等可取”。在一段段长跑中,上海致力于让扶持政策由“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在科技创新的每一段,为市场主体“接力式”建好服务“补给站”。
黄浦江畔,杨浦滨江,一条科技创新带正沿着15.5公里长的城市“秀带”徐徐铺开,8000多家科技企业聚此创新创业。前不久,一笔来自杨浦区“星火燎原”计划的100万元引导资金解了明格公司的燃眉之急。“这有助于企业未来持续融资和市场开拓。”明格创始人邓寅晖说。“星火燎原”,是杨浦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的新举措。
“我们致力于打造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做足创新配套,把最好的资源配给最有潜力的科创企业,让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杨浦区委书记、区长薛侃说。
让青年走上全过程创新“快车道”
上海市科委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2.2万家,同比增长10%,科创板上市企业81家,位列全国第二,募集资金金额居全国第一。近两年全球创投行业整体下行,上海实现科创企业稳步增长,和数百家科创孵化器紧密相连。
经过三十多年的蓬勃发展,上海已有各类创新创业载体超过500家,如同一个个“科创花园”,为科技创业者提供资金、政策、技术、人才、平台等“营养元素”。数据显示,上海科创板上市企业中,有1/3是从孵化载体中培育出来的企业。
上海如何在人才、产业、科创等领域为创业创新青年提供更好的环境?上海市科委主任骆大进说,政府推动科技创新工作,需要的是优化全链条管理、促进全链条加速、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科技部门则“梯队”定制,为32岁以下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匹配“启明星培育(扬帆专项)”项目,为35岁以下脱颖而出的杰出青年打造“启明星计划”等。
上海要建设成为青年发展型城市,要成为青年创新创业热土。每年,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主办的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是青年创新创业人才交流碰撞、“吐槽”提升的大舞台。“比较容易找到国际化人才”“真正践行无事不扰、有事必应”“希望新赛道能为创业青年开放更多场景”……他们从种子出发,最终发芽、成长、结果。
5月20日,以“未来产业引领未来”为主题的第四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即将举行。2023年上海市青年科技创业先锋(U45创先锋)十强、上海创新创业年度十大案例、上海创新创业十大研修营、上海创新创业数字地图“1.0”版……论坛将进行多项创新发布,以“闯上海创巅峰”为旗帜,凝聚青年力量,聚焦“3+6”重点产业体系、四大新赛道和未来健康、未来智能等五大未来产业。
薪火传承,生生不息。谢应波在钦州路100号1110房间保留了一个“火种”,和其他毕业企业一起加入联合创新孵化空间。一批批新赛道的青年,从这里出发,不断入驻这座青年人的筑梦之地、圆梦之城。(记者周琳、董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