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遭遇“李鬼”
4月11日,四川省宜宾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熊启然到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走访调研,共同探讨通过检企有效协作,进一步推动宜宾名优白酒品牌知识产权检察保护走深走实。
因假冒高档白酒利润空间大,白酒行业“傍名牌”的侵权案件频频发生。此类案件不仅会给消费者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也会对名优白酒品牌与商标价值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日前,由宜宾市翠屏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杨某、李某销售假冒五粮液一案一审宣判,法院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分别判处杨某、李某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和三年二个月,各并处罚金。
假冒名牌白酒牟利
2021年10月4日,公安机关在杨某位于宜宾市翠屏区某小区地下车库的存酒仓库内,依法查获杨某存放的五粮液酒267瓶、五粮春酒6瓶。同年11月17日,公安机关在李某位于宜宾某汽修厂办公室内,依法查获五粮液酒17瓶。经鉴定,所有查获的白酒均系假冒注册商标的产品。
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将该案移送宜宾市翠屏区检察院审查起诉。翠屏区检察院审查查明,2016年至2021年,杨某为牟取非法利润,从上家处以正品酒30%左右的价格批发假冒“五粮液”酒,通过闪送、自提、物流等送货方式销售给李某等人,销售金额100余万元。
“我是通过我丈夫认识的杨某,得知杨某在做这个‘赚钱’生意后,我也加入其中。”李某于2020年下半年结识杨某后,受到利益驱使,在明知是假酒的情况下,仍加价或以正品原价将假冒“五粮液”酒销售给他人,从中牟利。短短一年,其销售金额便高达30余万元。
击破“零口供”
“我知道酒是假的,就是为了在老家修房子和侄女结婚时充一下面子,没有卖给其他人。”杨某一直企图隐瞒犯罪事实。
“我确实卖过假酒给别人,加起来大概8万多元吧,但是另外一个微信号不是我在用,绑定的手机号码是我曾经用过的,自从手机丢了之后就没再用过了。”两次讯问后,李某仅承认部分销售金额。
“我们详细梳理杨某等人微信钱包、支付宝账户等收款来源,最终从海量的信息中查明了购买假酒的下家,弄清了冒牌酒类别、单价等案件细节,全面厘清了这起知假售假案的犯罪脉络。”承办检察官介绍,他们从李某的旅游经历入手,通过调取其机票信息、旅游地消费情况,结合下家证言,最终锁定该微信号实际使用人就是李某,案件侦查工作成功破局。
面对铁证,杨某和李某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庭审中,两人当庭认罪:“我认罪,没想到检察官能把我销售的假酒都弄清楚了。”
助企纾困促发展
“宜宾被称为中国酒都,五粮液是宜宾的城市名片之一,保护地方名片,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熊启然表示,依法办理杨某等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是宜宾检察机关护航名优白酒品牌知识产权的常态履职。
宜宾两级检察院将名优白酒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一把手”工程,设立专门的工作小组,构建起线索移送、案件通报、跨部门检察官联席会议、疑难案件会商等机制。“我们注重强化检察官办理涉知识产权案件的综合履职理念,同步审查是否涉刑事犯罪、民事侵权、行政违法和公益诉讼线索,实现最优的司法保护效果。”4月22日,宜宾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张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为更好保护名优白酒品牌的知识产权,宜宾市检察院制定了《关于加强“五粮液”等名优白酒品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意见》,为全市检察机关保护名优白酒品牌知识产权提供了指引。2022年以来,宜宾市检察机关通过实地走访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法律需求,一对一地进行“把脉问诊”,有针对性地为60余家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8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2万余份,接受企业员工咨询150余次,助力企业依法经营、科学发展。
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宇表示:“我们坚信在各级司法执法单位的共同关心帮助支持下,公司将锚定目标、踔厉笃行,努力为擦亮‘大国浓香,和美五粮,中国酒王’金字招牌作出更多更大贡献。”
“下一步,宜宾检察机关将同步制订配套工作方案,注重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衔接,常态收集企业的需求和困难,使知识产权检察保护更加全方位和立体化。”熊启然对记者说。
[版面编辑:马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