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共青团中央
如“破案”一般
用甲骨碎片拼出三千年前的文明图景
潜心民族音乐
一曲《百鸟朝凤》
惊艳国际交响乐舞台
深入乡土中国,与历史“对话”
让沉默的风土建筑
在保护与利用中重获新生……
博大深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吸收着越来越多的青春力量
许多年轻人一头扎进厚重的文明
“玩”出“新花样”
惊艳出圈
她是中国第一位唢呐博士
40秒,一口气吹奏《百鸟朝凤》华彩段落——社交平台上,这段唢呐演奏惊艳出圈。画面中是悉尼歌剧院舞台中央,一袭白色礼服裙的年轻女孩站在外国交响乐团前,拿着中国最“土”的传统民间乐器,吹出惟妙惟肖、丰富多彩的百鸟之声。
刘雯雯在悉尼歌剧院舞台上演出(受访者供图)
她叫刘雯雯,是上海音乐学院“90后”青年教师,中国第一位唢呐博士。活跃在一线国际舞台上,她让更多人认识了唢呐,认识了中国传统艺术。
刘雯雯出生在山东济宁的唢呐世家,父亲是山东小铜唢呐第7代传人,母亲的家族传承历史可追溯到明清。三岁起,刘雯雯就拿起唢呐“吹着玩儿”,无数个凌晨5点的公园里,有她练习唢呐的小小身影。为备考唢呐博士,她更是连续近两个月,每天练习吹唢呐13小时。
刘雯雯吹奏唢呐(受访者供图)
攻读博士的同时,刘雯雯也在为本科生上课,她想:每个学生会有不同的路,每条路都会带着唢呐去一个地方,传承就这样铺得更广。传统民乐,会一代代活跃在每一个当代舞台上。
网友评论:唢呐一出,谁与争锋。
平凡是我们…漫天的繁星也是我们!
“缀合”甲骨
给3000年前的古文字“拼图”
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文,是迄今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目前存世的16万片甲骨中,碎片占90%以上。综合利用甲骨上的各方面信息,将甲骨碎片拼接起来,叫作“缀合”,堪称冷门“绝学”。这要求研究者要对甲骨文辞非常熟悉,并拥有深厚的古汉语和历史文化功底。
在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有一群潜心甲骨文的博士生。缀合,是他们研究的方向之一。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内的资料吴睿涵摄
26岁的程名卉最近整理了哥伦比亚大学近年对外公布的一批甲骨残片,通过高清影像综合各项信息,她完成了14组甲骨缀合,其中,有的是同一批残片自相缀合,也有的是与此前考古发掘的甲骨残片同根同源。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博士生黄博(左)、杨熠(中)、程名卉(右)吴睿涵摄
“一块甲骨碎成很多片,有的还散落到海外,通过缀合可以让它们‘回家’,想到这些,就觉得激动不已。”29岁的黄博内心时常涌动这样的民族情感。最近,研究中心师生共同打造的“缀玉联珠”甲骨缀合信息库上线,致力于整合甲骨缀合信息,将缀合情况、出处、缀合者等信息汇于一处,为学界提供查检之便。
串起“过去”与“未来”
让非遗走向日常
近年来,东华大学迎来一批批特殊的新生,她们是来自贵州深山里的绣娘。通过参加学校举办的“传统刺绣创意设计”非遗研修班,和年轻“导师”们碰撞创意、共同设计,她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民俗文化,刺绣作品也走进更多年轻人的生活里。
东华大学非遗研修班研培成果动态秀(东华大学供图)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生张羽健先后担任非遗研修班的教学助理和绣娘们的“结对设计师”。多年来,张羽健扎进非遗刺绣研究和推广工作中,除了发挥专长提取非遗核心元素,帮助绣娘改造作品设计外,她还深入市场,调研非遗刺绣的推广困境,提出传统美感和时尚新元素兼具的设计方案,并帮助非遗传承人运用多种自媒体手段宣介作品……
张羽健体验非遗刺绣(受访者供图)
在张羽健心中,传统文化走进当下生活具有无限可能,而自己的工作就是串起“过去”与“未来”。“我希望通过更加系统的梳理,建立较成熟的非遗文化数据库,为设计师提供更多的灵感,同时在设计和推广做更多创新尝试,帮助非遗走进多彩的生活日常。”
遗珠拾粹塔乡野
青春建功新时代
同济大学建筑系博士研究生冯子亭来自山西。在这个古建筑大省,她从小就被历史的美深深吸引,“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带给人宁静和沉醉”。近年来,冯子亭组织校团委重点实践项目“遗珠拾粹塔乡野,青春建功新时代”,实地调研乡村建筑遗产,通过文创产品设计与宣传实现遗产价值的当代转化。
冯子亭在山西省陵川县平川村拍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吉祥寺宋代碑刻(受访者供图)
成立这样的实践团,源自2021年的山西暴雨。大雨中,许多古建筑面临倾颓的危险,让冯子亭和同学们意识到古建筑保护事业刻不容缓,希望聚集青年学子的力量,为古建筑保护做力所能及的努力。
在山西省高平市良户村,冯子亭绘制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虚观后殿正立面图、横剖面图(受访者供图)
他们深入城乡调研,寻找带有地方特色文化印记的老建筑,利用测绘实录、口述访谈等方法收集资料,通过综合分析,尽可能准确地把握风土建筑的环境性格和地域特征,为地域分布和类型研究奠定基础,并通过文创产品的设计赋予传统建筑文化新的活力。
青春与传统
在传承与创新中
蓬蓬勃勃地美丽着
……
人生如海
我们每个人都在浪潮中浮沉
度过平凡的一生
但在漫长的生活中
总会有不平凡的时刻
降临在我们身上
责任编辑: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