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百年老港的绿色转型

新华社长沙4月20日电题:百年老港的绿色转型

新华社记者刘佑民、余春生、周楠

还未到城陵矶港,远远就看到一个巨大的“胶囊”形大棚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外醒目。工作人员介绍说,这颗“大胶囊”已成为这座百年老港的新名片。

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与滚滚东逝的长江,在湖南岳阳交汇,形成一段10余公里深水岸线,孕育出“长江八大良港”之一的城陵矶港。

但对于当地的老百姓来说,城陵矶港却曾是不少人避而远之的地方。

“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澡。”在城陵矶港工作了31年的码头工人袁海斌回忆,老港是散货码头,铁矿石等货物过去露天堆积和转运,扬尘、噪音、污水等问题一直令人苦不堪言。

而今,走进城陵矶港,煤炭、铁矿石露天堆积如山的场景早已消失不见,港口干净整洁,卸船机、皮带机、斗轮机、装车机有条不紊地运行着,将一船船矿石运往目的地。

“‘胶囊’大棚对于港口环境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岳阳城陵矶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安环管理部经理潘爱文介绍,现在船舶靠岸后,会通过桥式卸船机把货物卸到皮带机上,输送到“胶囊”大棚中,再通过斗轮机、装车机输送到火车车厢,平均2.5小时便可完成一列火车的散货装车任务,整个过程全封闭。“针对散货装卸时可能产生的扬尘,散货大棚内还通过降尘喷淋等方式,最大限度减少污染。”

“有了‘胶囊’大棚,刮风下雨也不怕了。我们上班再也不用担心衣服、鞋子被弄脏了。”袁海斌告诉记者,过去港区运输全靠烧柴油的汽车,现在全程电力机械作业,尾气没有了,声音也小得多。

2020年4月25日,巨型“胶囊”形散货大棚正式投用,这是城陵矶港近年来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进环保提质改造的一个缩影。

记者行走在港区发现,闭环管理的不只是货物,还有污水。据了解,码头的污水、喷洒水和初期雨水会统一收集至港内污水处理站,经过沉淀过滤、紫外线消毒等步骤后形成中水,再次循环用于港内降尘喷淋和绿化喷洒。设计污水处理能力达每小时50吨,污水收储能力超过3000吨。

“处理后的净水可以用来养鱼。”岳阳城陵矶港务有限责任公司环保处理员邹强告诉记者。

老港的提质改造,既解决了环保问题,也让工作更加高效。“现在两天的作业量相当于2008年一个月的作业量。”邹强说,目前城陵矶港卸船能力可达每日5万吨,装车发运能力为每日12列至15列,年货物进出港量从2020年的2000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2980万吨。

如今,站在城陵矶港老码头,震耳的轰鸣、漫天的扬尘、横流的污水皆已是历史,一江碧水映衬下,随风摇曳的水草、往来如梭的船舶、自由翱翔的水鸟构成了一幅美丽画卷。

相关阅读:
黑人状况年度报告:美国正受到国内仇恨情绪与极端主义攻击 创设公益诉讼维权基金破解鉴定难修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