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桂林:监督保障农产品和农资质量安全

“2014年到2020年,7年时间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经费支出23万余元,平均每年3万余元,按照检测量和物料价格计算,实际使用经费应远低于支出金额,这其中是否有猫腻?”近日,恭城瑶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对农产品质量监管领域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开展专项整治过程中,发现莲花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向县农业农村局申请报销的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经费较高,存在廉政风险隐患。

针对这一疑点,该县纪委监委循线摸瓜、深挖细查,发现多个乡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分管领导、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在申报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经费过程中,存在虚报冒领、违规报账等问题。目前,该县纪检监察机关对违规领取农产品检测经费问题立案20余件,涉及9个乡镇、40余名领导干部,涉案金额达80余万元,案件正在进一步审查调查中。

农产品和农资质量安全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是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桂林市纪委监委统筹“室组地局”监督力量,对农产品和农资质量监管领域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开展专项整治,对落实监管责任“打折扣”、质量安全抽检“走过场”以及滞留截留、虚报冒领、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等问题严防严守、严查严处,绝不手软。

驻桂林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发挥监督“探头”作用,将农产品质量监管列入“政治监督清单”,紧盯农产品种植养殖过程中质量安全管控不力、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通过明察暗访、个别谈话、随机抽查等方式,深入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三品一标”获证单位等重点场所开展拉网式、嵌入式、常态化监督检查。今年第一季度,共检查农产品经营企业(门店)62家,立案9起,以有力震慑织密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护网”,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为及时发现农资质量安全监管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今年3月,驻桂林市市场监管局纪检监察组联合驻在单位成立调研监督组,深入农资市场及农资销售公司,通过听取汇报、现场询问、查看资料等方式,详细了解驻在单位对农资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及抽样检测工作的进展情况,询问商户有关农资产品的售价、进货销售等情况。

调研发现,个别农资销售公司未履行明码标价规定、个别化肥销售企业未履行进货查验责任,折射出市场监管系统工作人员对农资产品生产及销售企业监管不力,存在“盲区”。该纪检监察组随即召集相关负责人召开调研监督座谈会,及时反馈问题,要求其督促销售企业认真落实进货查验登记制度,加大生产及流通领域农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强化执法队伍建设,规范农资市场经营秩序,保障农资产品质量安全。

保障农资质量,助力春耕生产。今年开春以来,龙胜各族自治县纪委监委成立“组地局”专项督查组,紧盯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质量、销售及备案情况,深入农资经营部、农民合作社等场所开展“保农资护春耕”专项监督检查。截至目前,共发现执法工作人员态度不严谨、流程不规范等问题2个,对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进行提醒谈话2人次,压实部门监管责任,督促立行立改,切实拧紧农资“安全阀”。(桂林市纪委监委)

相关阅读:
梧州:强化警示教育片制作 充分发挥以案示警作用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就李尚福部长访问俄罗斯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