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2022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扩大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范围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的意见》,新增临时居民身份证办理、住房公积金汇缴、5种门诊慢特病费用结算等22项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要求扎实推进地区间“跨省通办”合作,进一步拓展“跨省通办”范围和深度。
半年来,实践情况如何?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范围和深度如何进一步拓展?记者进行了采访。
临时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年底前有望全面实施
只要10分钟!一大早,在浙江省绍兴市打工的安徽籍居民陈先生拿到了当地公安局越城区公安分局皋埠派出所办理好的临时身份证,及时赶上了出差的高铁。
“我们一边采集陈先生的身份信息,受理异地身份证补办业务,一边抓紧对接陈先生户籍所在地派出所,请求加快审核相关材料。”皋埠派出所所长阮林耀介绍,这项以往需要回原籍办理的业务,如今在居住地仅用10分钟就可以办妥。
近年来,公安部围绕群众普遍关切的居民身份证服务管理工作,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服务举措,让群众办证更加便利,用证更加安全。2022年12月,公安部部署在长三角、闽粤湘、川渝黔滇3个区域内开展临时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试点,积极回应群众急需用证的企盼。
从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到临时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试点,越来越多的举措暖心惠民。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试点情况,并结合各地公安机关人口信息系统升级完善实际进展,考虑2023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临时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
2022年线上办理“住房公积金汇缴”8414万笔
“住房公积金‘跨省通办’很方便,省去了来回3000多公里的奔波。”在广东省广州市工作的郑先生,前些年在四川省雅安市购买了一套住房,最近他来到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咨询提前偿还部分住房公积金贷款“跨省通办”业务。
工作人员指引郑先生填写业务办理申请表并核对、扫描购房资料,通过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管服务平台发送至雅安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很快,郑先生就收到了雅安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反馈的业务办结回执。
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加大力度推进住房公积金高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包含住房公积金汇缴、补缴以及提前部分偿还住房公积金贷款等在内,目前共有11项住房公积金高频服务事项实现了“跨省通办”。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公积金监管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2年底,各地已为住房公积金“跨省通办”业务设立3423个线下专窗和1043个线上专区,全年共在线上办理“住房公积金汇缴”8414万笔,办理“住房公积金补缴”463万笔,办理“提前部分偿还住房公积金贷款”252万笔。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立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管服务平台,加强数据共享,支撑各地住房公积金服务减环节、减要件、减时限。不断丰富全国住房公积金小程序功能,实现全国住房公积金服务“一张网”。截至2022年底,使用小程序查询个人住房公积金达4.64亿次,申请办理异地转移接续业务315万笔。
据了解,今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推动实现租房提取住房公积金、提前退休提取住房公积金等两项服务事项“跨省通办”。
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范围继续扩大
“以前以为住院才能异地就医结算,现在门诊慢特病也可以跨省直接结算,不用垫付也不用跑回老家报销,担心超过报销时间。”重庆市南岸区市民淦永凤说。
淦永凤的母亲患有尿毒症,医保关系在四川省广安市,但常在南岸区治疗。通过南岸区医保24小时智能热线电话咨询后,淦永凤了解到在本地的东南医院就能实现慢特病“鉴定+结算”服务。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淦永凤使用“渝快办”APP,为母亲线上办理了异地就医备案和病种备案。据了解,2022年,南岸区37家医疗机构开通门诊慢特病联网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为满足群众异地就医需求,国家医保局持续推动各地解决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政策、经办管理和信息化等方面的难点问题。在启动住院费用、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的基础上,2021年9月,医保部门在全国启动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以及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到2022年底,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已实现统筹地区全覆盖。
据统计,截至2022年12月底,门诊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8.87万家,其中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1.43万家。2022年全国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3243.56万人次,比2021年增加2293.96万人次,增长241.57%。其中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24.82万人次,基金支付2.40亿元。
今年,国家医保局将继续扩大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范围,为参保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异地就医结算服务。
责任编辑:刘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