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山下的岳云中学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记者谭君摄
根据安排,马英九4月1日祭祖之后,下午将到衡山参访父亲马鹤凌先生的母校岳云中学。马鹤凌于1935年至1941年在这座三湘名校度过6年时光,对母校情深意笃。2005年,在去世前的一封致信中,马鹤凌详细回忆了母校对他头脑和体格的训练,并说,“生我者父母,再造我者岳云母校”。
年轻时的马鹤凌(后排)右二,该照片陈列于岳云中学内紫云书院
在毕业55年后,为纪念岳云中学当时的体育主任杨一南老师,马鹤凌从自己的退休金中分期捐赠1万美元,设立岳云中学“杨一南体育金牌奖”。
马鹤凌致信母校中的“再造”名言
从湘潭到衡山
从湘潭寺门前祖宅到南岳衡山脚下的岳云中学,仅一个多小时车程。如果走水路则慢一点,位于湘江西岸的寺门前,是衡阳到长沙300华里水路的中间点,
时间回到1927年,马英九的爷爷马立安先生去世。为避匪贼,年仅7岁的马鹤凌随母离开湘潭,寄居在衡山城内。
马立安自年幼父母双亡,从给锅厂当学徒做起,中年创业辉煌,经营铸造、粮食、屠宰、南杂,雇请了管家数人,有工人40余人,购置有田产320余亩。他仁厚豪迈、乐善好施,积累的资财和善缘,使得即便他去世,他的两个儿子马人松、马人积“出生在穷乡僻壤,成长在动乱时代,仍能顺利读著名的中学与大学,完成学业”。
从寺门前锅厂大门眺望衡山,“对岸油麻田清晰可见,湘江上游的三樟市,下游的黄石湾,上下30余里,隐隐约约。岳云缥缈,湘水涟漪。”
1933年,13岁的马鹤凌离开老家去长沙读书。两年后,进入“一个很著名的偏重数理的中学——岳云中学”。
校园内景色,右边石碑为毛泽东的题字
岳云中学由著名教育家何炳麟邀集湘南绅士15人在长沙戟子桥创办。1909年初创名为湖南南路公学堂,3年后改名为湖南私立岳云中学。1921年,何炳麟特招杨开慧、丁玲等6名女生,开湖南男女同校之先河。1935年2月,受抗战影响,岳云在南岳创办分校。这一年,马鹤凌入学。1938年,全校从长沙迁驻南岳、衡山县白果,1938年又迁至连元蓝田六亩堂,1946年定址于南岳紫云峰下。
何炳麟原是几何老师出身,主持校务50余年,立数学和体育为该校的两翼重点。马鹤凌也尤其喜欢这两项。他曾回忆,“常晨跑到半山腰,吃校长赏赐的荷包蛋”。1938年校庆,马鹤凌跑2个400公尺、一个800公尺、一个1500公尺,一个10000公尺,再参加篮球决赛,担任中锋,跑全场赢得4个第一名和篮球冠军。1941年,马鹤凌参加湖南省运动会,又获得4个第一。
1943年,马鹤凌进入政治大学又跑了四个第一。之后,马鹤凌投笔从戎。
在2005年8月20日写给母校的信中,马鹤凌称感谢母校训练了他的头脑和身体。在岳云的六年,他从“一个在家塾中身体羸弱的青少年,成了纵横沙场的运动员。生我者父母,再造我者是岳云母校!”
在毕业55年后,为了纪念当时的体育主任杨一南老师,马鹤凌从自己的退休金所得中,分期捐赠1万美元,设立了岳云中学“杨一南体育金牌奖”,以奖励在运动会和比赛中取得成绩的岳云学生及教练。《百年岳云1909~2009》中记载,马鹤凌过世后,2008年7月,“杨一南体育金牌奖”奖励章程进行了修改,名誉理事长改为:秦厚修、马以南、马英九、余为骐。
多名岳云中学校友介绍,至今,数学和体育仍然是该校特色。由于位处南岳山下,学生们晨跑经常直接跑到半山腰。
马鹤凌捐资发起设立岳云中学“杨一南体育金牌奖”
同时,马鹤凌这封致母校信中的“再造我者是岳云母校”之言,被印在铭牌上,展示于岳云中学校园主干道上,守望着操场里的运动健儿。
衡山,系马鹤凌在大陆故乡的重要成长地,他曾在岳云中学学籍籍贯一栏填写“衡山”。
马鹤凌的信被装裱悬挂在校内建筑过道中
“成为圣贤豪杰和发明家”
马鹤凌身处衡山,湘潭的祖训却一直铭记在心。
在马鹤凌撰写的《子女教育与青年辅导》一书中,马鹤凌讲述了先父对他人生观的影响。
马立安发家后行善,捐出田地设置祠产,规定祠产收益半数修桥、铺路、祀祖,半数助学,并亲写一联木刻加漆挂在善产管理处所: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
“先父认为人人都要读书,读书才能明理,明理才会行善,人行善天下才会太平。”马鹤凌说。
鹤凌是优秀校友。
10岁那年,母亲带马鹤凌下乡看其先父修筑的桥、路,设置的祠产,以及那副对联,他感到“一种震撼内心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父亲去世12年后,马鹤凌去父亲墓地附近一个佃农家收租,看到他家情况很苦,历年累积拖欠的200多担稻谷肯定是还不起。晚上围炉烤火时,马鹤凌拿出账簿,投入火中烧了。
马英九虽在香港出生、台湾长大,但祖辈往事常被马鹤凌提及。马立安去世50多年之后,马英九在美出版其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在第一页标明是为了纪念先祖父劝人读书行善的这一联遗训。
“我当时为之震惊,真没想到先父这一善行德教影响如此深远。”马鹤凌说。
马英九曾在怀念母亲的文章中称,他家是典型的严父慈母,小孩自然比较亲近妈妈。
岳云中学老校长余为骐曾撰文介绍,马鹤凌常以岳云的优良传统教育儿子马英九,特别提起何校长为了创办岳云中学,倾家荡产,两袖清风,他对马英九说,“清廉律己是为官的基本道德风范,体育是人生最完整的奠基教育。”
1947年的岳云中学
在2005年给母校的信中,马鹤凌嘱咐大家要看他所写的《中华统一,世界大同》和《开创美好的明天》两本书。在谈到对子女的教育时,他颇为自豪地说,“许多人说我的儿子英九是现代的‘稀有动物’,我公开这私隐是希望全世界的青年,人人成为圣贤豪杰和发明家,造福世界人类!”在信中,他表示永久不会忘记母校谭创余、文亚文、杨一南、李席丰老师给他的教导和鼓励。“英九说我是‘爱和知识的银行’,虽然夸张,但今天都兑现了。我只有将这点心意来奉献给母校的老师和学弟学妹们。”
这封信是马鹤凌写给母校的最后一封信,几个月后的2005年11月1日,他于台北病逝。
余为骐还记得,不久后,马英九的姐姐马以南到访岳云中学,看到学校橱窗里父亲的信时,泪水夺眶而出。
澎湃新闻注意到,这封情深意切的信,全文用繁体行楷誊抄并装裱,悬挂于教学楼主要过道。而信的原件则保存在校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