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拉萨气温虽已逐渐回暖,但早晚的寒意仍未退去。与往常一样,一大早,西藏自治区群艺馆一楼排练大厅内,悠扬的扎念琴声、时快时慢的踢踏舞声、男女混合的传统藏族歌曲和欢笑声不时传出,为初春的古城增添了一抹暖意。
“囊玛堆谐的摆臂不能像平常走路一样前后摆,两臂需在松弛的状态下向内依次画弧线摆动。”站在排练厅中央的讲台上,60岁的拉萨市非遗传承人尼玛仓曲一边示范,一边指导说。
尼玛仓曲(前排中)在为学员进行动作示范(3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
台下,里三层、外三层站满了来自拉萨各地学习囊玛堆谐的学员,他们大部分是已退休的老人,也有各居委会、囊玛堆谐传习点推荐前来学习的年轻指导员。
囊玛和堆谐,合称囊玛堆谐,是西藏民间歌舞发展到较高层次、集歌舞乐为一体的珍贵传统文化艺术遗产,过去数百年间主要流行于拉萨、日喀则等城镇地区。
西藏民主改革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重视扶持下,囊玛堆谐不仅作为拉萨市非遗重点保护项目得到保护传承,同时还因其优雅舒缓且随时随地都能唱跳,走向全区各地市,走进更多寻常百姓家中。
学习囊玛堆谐的学员们(3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
2008年,拉萨囊玛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3年,拉萨堆谐被列入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7年我们在群艺馆开设面向社会的免费课堂以来,每年仅群艺馆就有超过400人报名,加上拉萨市和各地的学员,到现在学员总数已超过8000人。”尼玛仓曲说,如今西藏各大小公园、社区随处可见跳囊玛堆谐的各族群众。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深入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文化惠民工程,和囊玛堆谐一样,越来越多的古老非遗走出“深闺”,为高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为百姓幸福生活加码。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厅长德吉卓嘎说:“2022年西藏非遗工坊总数增至151家,从业人员超过6000人,增收近2亿元。其中,83家非遗工坊入驻互联网平台,利用网络直播带货,开启了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新天地。”
2022年,西藏线上线下各类优秀传统文化培训班培训超10万人次;全区10万文艺大军和各级公共文化馆站完成文化惠民活动超10万场次。
山南市隆子县艺术团来到隆子县斗玉珞巴民族乡绕让搬迁安置点开展藏历新年文艺演出(2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
记者获悉,为加强传承人保护、促进非遗活态传承,2015年以来西藏自治区群艺馆(区非遗保护中心)完成32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6名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内容涵盖藏戏、藏族天文历算、藏药炮制、藏香制作和藏族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等。其中,代表性传承人口述片总计140余小时,文字16万余字。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西藏格萨尔、藏戏、藏医药浴法等西藏自治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达2600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达1668名。
记者:春拉、晋美多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