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圆满收官

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圆满收官

市民观赏高质量的乡村民宿设计。

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圆满收官

赏画《骷髅幻戏图》交互程序设计。

创意深圳,设计鹏城。备受关注的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昨日圆满落幕。这场“设计盛宴”不仅展现了中国前沿、先锋性的设计,更为“深圳设计”积蓄内生动力,激发更大潜能。面向未来,深圳将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让设计成为给人们带来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源泉,日前,记者独家采访了业内资深人士,给出相关解读。他们认为,“深圳设计”在诞生之时,就注入了创新的基因,未来“深圳设计”在品牌的显示度和知名度以及以科技为抓手,促进设计产业升级等方面大有可为。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深圳设计的品牌“显示度”

从连续四届的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展到深圳设计周,从创意十二月、深圳环球设计大奖到各种各样特色鲜明的设计展,大到城市发展路线的设计,小到街边店铺装饰的设计,都体现出深圳独有的创意与活力,“深圳设计”的品牌越擦越亮。

在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也是中国设计大展策展召集人杭间看来,正如本届展览学术主题“新起点·新风尚”所展示的设计的深刻内涵和价值,设计和公共艺术越来越在中国特色的专业发展中融合在一起,共同服务于人民日常生活改善和文化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圳设计’要保持开放的态度,以人为本,着力发展设计教育,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设计思维,让他们了解设计历史,在深圳能够接受到世界一流、最前沿的设计教育。”

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充分让人们感受美好时代。关山月美术馆馆长、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湾区特展”策展人陈湘波对中国设计有持续的观察。在他看来,设计跟现代城市发展密切相关,既展现了城市形象,又能助力产业升级,尤其是在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产业升级通过设计赋能推动文化发展。

深圳的文化创意产业,尤其是设计产业走在全国前列。陈湘波建议,“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紧扣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特色。比如,深圳的高科技发展迅猛,可以将设计与之结合,提炼并打造与这座城市相匹配的,有深圳特色的文化艺术IP与智能产品,将其通过多种渠道推向市场,打响品牌。这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设计师、艺术家、机构还有企业的群策群力。”

利用高科技优势提升深圳设计的“美誉度”

深圳元素、深圳设计在本届展览表现抢眼,尤其是高科技领域,真正展现出深圳设计的“硬实力”。由深圳公司研发设计的“DoraHand多指灵巧手产品设计”“FIFISH V6S水下机器人设计”、大疆的无人机等等,充分展现出深圳设计在高科技领域“一枝独秀”,优势明显。如何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成为深圳设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大展中也呈现出由数字技术构建的智慧城市已成为城市发展新方向。业内人士周先生分析,在未来深圳设计也积极深入参与城市的智慧化建设。“城市的智慧化进程不仅面向宏观的大众生活场景,也面向个体的微观生活细节,关联公共卫生、城市交通、个人消费、社区管理、继续教育等方面。”

设计的温度,不仅仅在于设计为人们更好的生活,也在于对设计师群体的关注。“深圳设计”的发展都离不开专业设计师的参与,不少设计师也与深圳同频共振。深圳平面设计协会主席张涛表示,“深圳设计”需要更多具有创新活力的年轻人的加入,以及国内外知名设计师的进驻,借助“深圳设计”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力,让“设计之都”真正成为全世界设计人才集聚的高地。

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圆满收官

以设计为媒捕捉时代脉动

3月16日,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与公共艺术专题展(以下简称“中国设计大展”)线下展落下帷幕。两座展馆,122个案例,1331件作品,中国设计大展以设计回应时代命题,以创意引领时代风尚,汇聚起中国设计与公共艺术的先锋力量。

汇聚精品感知中国设计新风向

代表国家形象的标识设计、重大科技成果创新设计、城市建筑“微更新”设计……此次大展梳理了近年来中国设计和公共艺术事业发展成就和经验,集中展出一批代表彰显中华审美风范、融合科技创新成果、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优秀设计和公共艺术作品,将历史语境、文化环境与生命情境等多重叙事内在于观众的观展体验之中。小到一枚胸针、一幅海报,大到城市建筑和文化场馆规划,在这里,大众都可以找到中国创意设计在不同行业中的新思考与新实践。

令人欣喜的是,本届展览首次设立“湾区特展”,集中展出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湾区城市群的优秀设计和公共艺术作品,其中深圳设计产品占比达到七成。“湾区特展”以“大设计”为媒介,串联起“魅力湾区”“共生湾区”“潮流湾区”“视觉湾区”“创想湾区”五个板块,多角度呈现粤港澳大湾区所独有的文化基因与时代魅力,以设计和公共艺术的形式更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探路前沿跨界携手丰富中国设计新形态

在新时代的设计发展中,设计与文化、科技的联结日益紧密,设计作品愈加注入文化与精神的血液,与科技携手并进。在“助力文化建设”板块,一组关于苏绣的案例《苏绣与拓扑学的邂逅相逢》让不少观众驻足观看。案例展示了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与清华美院研创团队对苏绣针法的拓扑学研究成果,成功将针法归纳转化为函数,生成可以记录和创新针法的计算机程序,探索出科技创新的设计之路。

除了有针对非遗文化的创新设计,蕴含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的设计作品也在展区纷纷亮相,在设计艺术的加持下,文化有了更加丰富多元的创新表达。将年画图案印制在书包、滑板上;将二十四节气做成手账套装……一件件精致有趣的设计作品使文化真正走进大众日常生活,将中国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熔铸为设计师的中国文化自信观,重建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血脉联系,进而形成中国设计的个性和特色。

此外,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借助科技手段首设线上虚拟展厅,将近三年中国设计及公共艺术领域的丰硕成果进行更加全面、系统地梳理和展示。线上VR展厅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以文字、图片、视频,三维动效等多种形式创新公众的观展体验,突破以往设计展览的时空边界,让中国设计美学触达更多大众。

回归本源创意设计点亮美好新生活

设计方式时时更新,但以人为坐标,以服务生活为落脚点的设计理念未曾改变。在本届大展中,无论是“主体展”的创意设计底色,还是“湾区特展”的创新开放品格,中国设计大展在每一步向前尝试性的探索中,早已显示出其融入生活的切实可行性。科技含量高,创新意识足,是本届展览的一大底色,“新颖”“特别”是观众在回答参展体验时基本一致的感受。

智能头盔、智慧厨房、AI健身衣……走进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一楼展厅,观众可以看到诸多与大众生活紧密相关的创意设计。立足于人们当下生活需求,设计为科技插上想象的翅膀,科技则助力设计实施落地。在三楼展厅,国内众多城市更新改造案例在此展示,融入人文、美学等因素的建筑设计,不但增强了建筑的景观性,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民众的精神气质与文化生活,营造有滋有味的生活空间。当天马行空的设计创意运用在寻常生活,当焕新重塑的历史空间与城市共生共长,新时代的中国设计已悄然走进多元生活场域,美好生活由此开启。

据悉,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线上展厅将持续开放,为更多观众提供沉浸式设计体验。

相关阅读:
深圳最新一期“公共交通服务指数”测评结果出炉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城市燃气管理条例立法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