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心中的家书

我心中的家书,源于上个世纪,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什么至理名言,却珍藏在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成为我坚毅的人生信条。

1995年7月,刚刚大学毕业的我被分配到河池市南丹县月里镇工作。在那个年代,生活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尤其是农村。月里镇在南丹县算是比较偏远的,除了镇政府和几个单位安装有固定电话外,人们与外界交流以书信为主。远离家乡的我,每当夜深人静时,常常写家书来寄托自己浓浓的思念。

“爸、妈,我工作很顺利,生活得也很好,你们不用挂念。月里镇这个地方,民风特别淳朴,群众也格外热情,镇里、村里、队里的群众常常邀请我到家里吃饭,一个月来,我吃了6次鸡肉,3次狗肉……”工作的第一个月,我给家里写了封书信。在上个世纪90年代,农村生活水平不高,物资比较匮乏,许多农户只有逢年过节或是有贵客来时才杀鸡宰鸭,而当时月里镇招待客人的最高规格菜谱就是狗肉。

把信寄出去后,我心里暗暗自喜:我能独立生活了,混得还不错,很快就与群众打成一片,父母一定会为我感到骄傲的。带着这份期待,我每天盼望着家里的回信。终于,一天午后,我盼来了日思夜想的回信,当我满怀期待的打开信纸时,一行醒目的字映入了我的眼帘——

“孩子,看了你的信,我为你的未来感到担忧。”看到这句话时,我的心为之一颤:什么?“担忧”?不是该为我感到自豪和骄傲吗?现实与心里期待的巨大反差,让我顿时感到天旋地转,差点喘不上气来……

稍稍平静后,我才往下看——“读了你的来信,得知工作才短短一个月,你就多次到群众家里吃吃喝喝,如果你关注的重心放在贪图享受上,我真的为你的将来感到担忧……我和你母亲想知道你在工作中学会了什么?你为群众做了什么?”

这封家书,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信中父亲的话语,如当头棒喝,点醒了沾沾自喜的我。我开始反思一个月来自己的工作重心,开始思索要走的路和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接下来的日子,“抵制违规吃喝歪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成了我的人生信条,我将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在当时的农村茅草房改造、沼气池建设、家庭水柜建设、发展烤烟产业等工作中我学到了不少知识,为群众做些实事,日子过得很充实。

2002年我加入了纪检监察队伍,我意识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于是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二十多年来,这封家书一直铭记在我的内心深处,时时警醒着我。当我工作疲累想放纵时,当我厌倦生活的乏味想及时享乐时,当别人送来小恩小惠时……我就会想起那封家书,想起父亲的忧虑,而后又继续埋头兢兢业业地开展工作。多年来,我渐渐领悟到——踏踏实实地为群众干实事好事,这才是人生的价值所在。

“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在二十多年的纪检监察工作中,我更加坚定我所选择的道路。当人们说我性格刚毅、铁面无私时,他们并不知道,这坚毅的源头是内心深处的那份柔软,是心中的那封家书。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当我也为人父时,我更深切地体会了家书中父亲的忧虑,我想把这封家书送给我的孩子,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找到自己正确的人生方向和坐标。(南丹县纪委监委)

监督故事丨违停“添堵”解决了 监督故事│重复报销的差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