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多地争建科技创新中心,下一个将是谁?

长株潭、大连、郑州等是潜在候选

在武汉和西安先后获批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之后,更多的省市正在加紧争取。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一些省份代表团和政协委员分别提交议案提案,恳请支持本地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多地争取科技创新中心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过去5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提到,“推进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今年1月,陕西省政府2023年工作报告显示,西安市获批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这意味着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已经有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成渝、武汉和西安6个地区,综合性科学中心有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合肥、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和西安。

其中,成渝地区是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确定为“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目前,《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总体方案》已经获批实施。

“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根据各地发布的“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全国有十余个省市提出争创科技创新中心。在前述地区先后进入“国家队”之后,其他省市利用两会更加积极发声,争取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科学中心。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湖南代表团以代表团名义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支持长株潭培育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议》的全团建议。同时,毛万春等全体住湘全国政协委员就联名提交提案,呼吁支持长株潭培育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还有一些委员和代表也提出类似的提案和建议。比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建议,支持大连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打造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策源地、东北振兴的科技创新源头。

早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河南代表团也提交全团建议,恳请国家支持河南依托郑州都市圈“1+8”市创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积极探索以体制机制创新激活科学技术创新的有效路径,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成为重要人才中心。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耀向第一财经表示,创新驱动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从空间上来看,需要若干个创新策源地。在国家提出支持北京、上海和大湾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之后,很多城市也提出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各地争创科技创新中心既有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有来自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的压力。

比如,对于人口突破2100万,地区生产总值跨过2万亿经济规模的超大城市成都,面临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和要素成本明显上升的双重压力,城市发展迫切需要从原来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因此,去年召开的中共成都市委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就提出,今后五年,成都要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要坚持把创新作为赢得优势、制胜未来的关键增量,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新旧动能转换中跑出成都加速度。

不仅有内在动力,创新策源能力和创新驱动发展水平又决定了区域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区域竞争的热点,不甘落后、避免被虹吸刺激各地积极争取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毛万春等委员的提案就认为,从国家创新版图看,湖南地处中部,南有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北有武汉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西有成渝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资源集聚的虹吸效应逐步显现,发展的制度性落差呈不断加大趋势,优势特色产业梯度转移态势受到一定影响,致使湖南发挥“一带一部”功能、支撑中部崛起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

2022年4月,继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获批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之后,武汉成为全国第五个科技创新中心。

目前,湖北省紧扣“国家所需、武汉所能”,制定出台了“1+N”政策体系,谋划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其中,东湖科学城建设全面推进,1家国家实验室、8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5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7家湖北实验室实现实体化运行。

2021年,四川天府实验室正式挂牌,天府实验室围绕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生态环境3个领域,聚焦光电与集成电路、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生命健康、碳中和成立了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天府绛溪实验室和天府锦城实验室等4个方向实验室。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来自四川的全国人大代表王麒建议集中布局国家级创新平台,高标准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王麒建议推动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科教基础设施、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向成渝地区集中布局,加快形成服务战略大后方建设的创新策源地。

在获批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科学中心之后,各地又积极争取国家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等“国之重器”落地。

“十四五”规划提出,以国家战略性需求为导向推进创新体系优化组合,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聚焦量子信息、光子与微纳电子、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现代能源系统等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实验室体系。

陈耀表示,国家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为前沿基础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设施平台。这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落地将为一个地区提升创新能力提供重要的支撑,会推动一个地区长期创新发展。

不仅如此,陈耀还表示,利用这些基础设施和平台能加速这一地区原有科研成果的转化、产业化,有利于吸引人才和资本等创新资源要素集聚,是一个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

在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建设之后,目前,合肥已培育出我国第一家从事量子信息技术产业化的企业、国内第一家以量子精密测量为核心技术的企业、国内第一家量子计算公司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在量子信息领域企业排名中,我国3家企业入围前20强,均为合肥企业。

相关阅读:
全球连线丨在兰州夜市,感受升温的“夜经济” 香港“名媛”碎尸案:一场疑似家庭合谋悲剧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