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疏解提升新效能

来源:河北省政府网站

九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京津冀三地牢牢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围绕各自战略定位,着力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布局,有序开展产业承接转移和对接协作。三地如何落实协同发展战略,激发协同效能,取得哪些新成果?下一步,如何继续优布局、调结构,推动疏解项目落地见效?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津云新媒体联合长城新媒体、千龙网推出《云瞰京津冀》系列访谈,邀请三地代表委员、专家学者云端连线,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再向广深行建言献策。本期邀请的是: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副局级领导白向东,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统计局副局长王素君,河北经贸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田学斌,91科技集团董事长许泽玮。

牵好“牛鼻子”

高水平疏解非首都功能

记者: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如何牵好这个“牛鼻子”?

白向东: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通过疏解和承接的良性互动,优化区域产业分工和布局,推动区域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紧密衔接,形成合理分工、高效协同、优势互补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记者: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上,河北的战略定位是怎样的?

田学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北京做减法,河北、天津做加法,在协同发展的前提下,逐步缩小后者与北京之间的经济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通过北京带动提升周边城市的城市竞争力,带动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从而实现京津冀城市群的高水平协同发展。坚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把握住了河北改革发展的主旋律和大格局,形成新时代河北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新格局,为坚定不移推动河北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和强大动能。

记者:对于目前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您有什么具体感受?

许泽玮:疏解非首都功能提到了绿色发展、生态保护,现在空气质量持续向好,疏解非首都功能和经济一体化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不论是空气质量的改善,还是交通的便捷,都是每个市民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切身感受到的。

产业协作“串起来”

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记者:今年天津《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未来5年要加快推动北京创新资源与天津研发生产转化的优势互补,紧密连接有效贯通区域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和供应链。如何贯通这四条链呢?

白向东:我们将围绕做强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主引擎,统筹区域科技创新、先进制造、高端人才等资源,加强区域产业链合作,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推进人才一体化。优化区域产业分工和布局,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汽车等三地优势产业,联合培育京津冀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区域创新链延伸,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促进原始创新成果在区域内应用转化。推动区域人才链融合,完善人才合作机制,促进人才跨区域合理流动。

记者: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是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大做强航空航天产业,您有什么建议?

吴仁彪:我想把它扩展到航空、航天、航海。希望北京和天津联手共同打造世界一流的“三航”产业生态,把“三航”研发制造业和文化领域教育相融合,有力推动天津市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反哺扩大天津“三航”的世界影响力,推动天津“三航”制造业的发展。

协同发展见实效

走深走实下好“一盘棋”

记者: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持续9年了,天津在助力协同发展中各个方面取得了什么样的实效?

白向东:9年来,我们抓牢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深度推进产业串链补链、科技创新联合联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保护联防联控、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体制机制协同协调等六大协同。京津冀异地就医门诊联网直接结算覆盖我市1146家医院,跨区域拨付养老机构运营补贴,70余家养老机构接收京籍老人。155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自贸试验区38项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

记者:过去一年,河北承接京津项目有多少?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王素君:河北集中打造“1+5+4+33”重点承接平台体系,“1”以雄安新区集中承载地为中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5个协作平台为重点,4个特色专业平台和33个个性化平台为支撑,积极吸引京津产业转移,不断增强承载能力和吸引力。2022年,全省承接京津转入单位4395家,其中北京转入3205家,天津转入1190家。自2014年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来,全省累计承接京津转入单位43903家,其中北京转入34435家,天津转入9468家。

相关阅读:
银保监会退场,“一行一局一会”时代来临!业内:有利于金融监管工作开展 受广东河源地震影响 赣深高铁、京九铁路部分列车停运或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