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张虹:要多向国际体育组织输送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张虹对深化高校体教融合有独到见解。受访者供图

全国政协委员张虹对深化高校体教融合有独到见解。受访者供图

全国两会期间,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首位冬奥会速度滑冰冠军、哈尔滨工业大学体育部研究员张虹首次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履职。2019年入职哈工大以来,张虹参与发起成立奥林匹克研究中心,开展奥林匹克大讲堂活动,“虹基金体育教育进百校”计划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几年下来,张虹对深化高校体教融合有着较深的理解。

同时,张虹在国际奥委会等4个国际体育组织中任职,担负着为中国体育发声的重任。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张虹建议,要引导更多青年围绕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把握我国体育对外交往新格局,有计划地向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亚奥理事会等选派代表或工作人员,为加快推进大国体育外交、建设体育强国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引力

发起成立奥林匹克研究中心

2019年,张虹入职哈尔滨工业大学,如今已是哈工大体育部的一名研究员。过去几年,张虹致力于在学校推广奥林匹克文化,这让她对体教融合有着较深的理解。今年两会期间,新任全国政协委员张虹的一个提案正是加强高校体教融合。

“体教融合是新时代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补齐青少年体育短板的重要举措。”退役后,张虹一直在国内外学习,推动体教融合,从体育角度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从教育角度则是另一种概念,学生从事一项或几项体育运动对大学生活乃至整个人生都有裨益。

张虹表示,体育不仅仅是运动员本身,他们周边还有很多与体育相关的领域,比如场馆建设、体育经济、体育媒体、体育转播、赛事组织等,这都是全新的就业机会。

张虹在全国政协会议现场。受访者供图

张虹在全国政协会议现场。受访者供图

为此,张虹建议深化高校体教融合,在高校增设国际体育组织文化、奥林匹克文化、体育管理、体育经济、体育法等体育文化类课程,面向广大青年传授运动知识、传播奥林匹克文化,培养造就源源不断的体育人才,增加体育就业岗位。

“文化体育教育也是冬奥遗产的重要部分。”张虹介绍,她目前正在英国进行体育管理研究生的学习,课程涉及国际体育组织文化和管理、国际赛事管理、国际体育法等,毕业后很快就可以融入到全国乃至全世界体育领域工作中去。

此外,张虹坦言,很多人认为工科类院校跟体育没有关系,这是不对的。北京冬奥会火炬、国家速滑馆建设等都有哈工大技术支撑的影子。张虹介绍说,哈工大3个校区学生总人数达到5.5万,加之学校坐落于东北,有着开展冬季运动得天独厚的条件,“至少从冬奥的角度,我们要起到带头作用,要去推广。”

入职哈工大以来,张虹发起成立了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今年2月又推出奥林匹克大讲堂,“虹基金体育教育进百校”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积极尝试体教融合的不同形式。“这些事情我们会踏踏实实一直做下去。”她说。

张虹为这次会议精心准备了提案。受访者供图

张虹为这次会议精心准备了提案。受访者供图

引导

向国际体育组织选派人才

2018年,张虹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目前在国际奥委会、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等4个国际体育组织中任职。此外,张虹还担任着2024年江原道青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

今年2月初,张虹刚刚以主席身份赴韩国参加了2024年江原道青冬奥会协调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江原道青冬奥会正是利用了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场地,这是青冬奥会首次来到亚洲。张虹介绍,韩国方面把这次青冬奥会跟旅游、文化融合在一起,用体育教育来推动青冬奥会的发展,同时又把很多韩国文化注入赛事中。

张虹表示,北京、南京都举办过奥运会或青奥会,很多城市的体育场馆都颇具规模,有些更是世界级的。“我希望每个省会城市,或者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城市设立一个负责赛事申办的部门。”张虹直言,其实有一个人就够了,但这个人需要了解国际赛事架构和国际体育文化,对国际奥委会、国际体育单项组织、亚奥理事会、国际大体联等国际体育组织有较深入的了解。

张虹建议,未来要引导更多青年参与国际体育组织工作。受访者供图

张虹建议,未来要引导更多青年参与国际体育组织工作。受访者供图

国际奥委会认证的国际体育单项组织就有三十多个,每个组织下面又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国际赛事。“咱们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很好地把场馆利用起来,去跟这些国际体育组织对接,量力承办一些有利于当地发展的国际性赛事,从而提高城市影响力。”在张虹看来,体育是一座城市国际化最好的名片,国内有不少城市经济基础、全民健身、场馆设施、接待能力、交通条件都不错,都具备承办国际赛事的条件。

中国已经举办过两届奥运会和一届青奥会,今年还有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这些办赛人才都将成为丰富的赛事遗产。张虹建议,未来要引导更多青年围绕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把握我国体育对外交往新格局,有计划地向国际奥委会、国际体育单项组织、国际大体联等各个国际体育组织选派中国委员、代表和工作人员,“当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从各个角度参与国际体育组织工作时,某种层面上也是在推动我们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转变。”

引领

运动员要有更多再就业机会

日前,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在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更多高水平的退役运动员可以教练员的身份进入教育系统。

张虹坦言,教育跟体育不是一个量级,学校教练员的市场需求量很大,《意见》的出台会解决一些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问题。过去几年,她参与发起的虹基金一直致力于这些工作,“虹基金体育教育进百校”活动让很多退役运动员有机会到学校执教。

张虹透露,虹基金目前有100多个教练,但单靠他们无法完全满足一座大城市的学校需求。从这几年的经验来看,张虹说,不要把教练固定在某一所学校,要让他们动起来,一名教练可能要负责10所学校。

张虹的“虹基金”计划已初见成效。受访者供图

张虹的“虹基金”计划已初见成效。受访者供图

在张虹的计划中,这些教练不单单教学生,还要用两年时间兼顾培养当地体育老师。之后,这些教练的任务是要筹建梯队、校队,甚至是区队,争取每所学校都有特色校队,并逐步把赛事体系构建起来。

让张虹引以为傲的是“虹基金”计划已初见成效,一所哈尔滨中学已经拿到了省内篮球比赛冠军,一些南方城市的孩子更是为了打篮球到哈尔滨上学,这让她很感动,“他是为学校的项目而来的,是为了教练来的,这也达到了我们真正的目的。”

谈及运动员就业问题,张虹表示,他们的韧性和毅力没问题,但退役后需要一个方向引领才能继续职业生涯、拓展就业空间。未来的运动员有着更多的可能性,不仅仅当教练,还可以成为赛事的管理者、组织者、参与者。

今年全国政协会议24名体育界委员中有夏奥运动员,也有冬奥运动员,还有非奥项目运动员。张虹说,大家都希望从各自角度多给运动员做引领、示范作用,“我一直提倡运动员要有更多的再教育、再就业机会,我也在努力做这个工作。”

新京报首席记者孙海光

相关阅读:
太飒了!航母上向外军舰机喊话的90后女少校,有了新身份! 吴尊友:新冠感染与流感之间无交叉免疫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