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杜丽娟北京报道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在推动产业升级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目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达7万多家。
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力量,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可持续创新,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要举措。
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主席蒋颖表示,鼓励企业可持续创新主要包括两层内涵,一是增强企业创新的韧性和可持续性,二是鼓励企业以创新来加快制造业绿色转型。“通过对企业的调研与观察,我们发现,目前专精特新企业在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赋能创新的数字化水平、绿色化发展方面仍面临挑战,这需要更大力度的政策引导。”蒋颖说。
针对上述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上,蒋颖提交了《关于切实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可持续创新,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提案。在该提案中,蒋颖总结了专精特新企业在可持续创新方面面临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专精特新企业兼具创新驱动和中小企业两大特征,因而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资源相对不足。“这些企业对高端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需求较大,同时又要投入比大型企业更高的工资来吸引和留住人才,因此人才供给和成本压力较大。”蒋颖说。
据悉,2021年1月23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通知明确将通过支持部分国家(或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强化服务水平,聚集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资源,带动1万家左右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然而,基于专精特新企业研发投入需求较大,且在资产抵押、信用记录方面并不占优势,再加上疫情对现金流的冲击,资金问题成为影响专精特新企业可持续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蒋颖解释。
第二个挑战是,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水平较低,这制约了企业创新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调研显示,目前有三成专精特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仍处于探索阶段,其中实现深度应用的仅占一成。“从供给侧看,专精特新企业行业垂直度高,通用泛化的数字化产品难以满足需求;从需求侧看,企业前期投入成本大、实施效果不明确,以及数字化人才不足等问题,都影响了企业转型的积极性。”蒋颖总结。
第三个挑战是,政府对专精特新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引导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在对专精特新企业认定过程中,仅对“小巨人”企业提出了“绿色化发展”的要求,在具体评价指标上,政策对绿色化发展的考量并不大,这降低了专精特新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
基于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被重点提及。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在此基础上,蒋颖建议,对专精特新的支持可以从人才培养和招引上做出倾斜,并帮助企业降低研发成本和提升融资效率。
“比如,针对在专精特新企业工作的中高端人才,提供便利的落户政策和子女入托入学服务,同时鼓励高校、研究机构、大型企业向专精特新企业共享实验室,降低企业研发成本等举措。”蒋颖建议。
此外,围绕供需改革,可以给予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更多政策资源,从而提升企业数字化的能力和意愿,增进创新效率。“一方面,要增强数字化服务的普惠性和专精度,另一方面,可以以财政手段降低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蒋颖介绍。
与此同时,还要健全对专精特新企业认定中的绿色评价指标,并对绿色化发展领先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蒋颖在提案中指出,在专精特新认定标准中,可以增加企业获评国家级或省级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得分项,并可在现有专精特新企业中,开展“绿色标杆企业”遴选,在政府采购中获得优先机会,地方政府也可对“绿色标杆”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更优惠的奖补政策,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加快绿色转型。
(编辑:郝成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