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渝论·关注全国两会 打好政策“组合拳” 助推经济“加速跑”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特别是明确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社会等五大政策组合走向,释放出推动经济“加速跑”的强烈信号。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新征程如何开新局,今年全国两会的政策动向备受瞩目。事实上,要完成政府工作报告中的“KPI”——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发挥政策“四两拨千斤”作用不可或缺。

可以看到,五大政策组合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既有宏观层面上的财政、货币政策,也有中观层面上的产业、科技政策,也有微观层面上的社会政策,涉及到国计民生方方面面,是能否实现经济“加速跑”的重要因素。

打好政策“组合拳”,关键要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五大政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关系,重中之重是要优化政策工具组合,防止政策空转,最大限度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以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为例。“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体现在财政支出强度、专项债投资拉动、推动财力下沉上加力;“提效”则要求提升政策效能,加强与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打好政策“组合拳”,归根结底要看实施效果。五大政策作为工具和手段,检验它们实施的效果,就是要看政策有没有转化为企业和百姓的获得感。比如,民生连着民心,五大政策组合最终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就业、守健康、强教育、保安全……社会政策不仅要兜住、更要兜牢民生底线,让健康服务更加公平可及、就业社保更加健全有力、教育发展更加优质均衡、社会更加安定有序,托起老百姓“稳稳的幸福”。当然,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地要因地制宜落细落实国家政策,切实把政策含金量落到基层、惠及民众。

中国经济要跑出“加速度”,提振信心、改善预期是重要环节。可以预见,随着五大政策组合的不断优化,中国经济发展不仅有量的合理增长,更有质的有效提升。给力的政策“组合拳”,再加上有强有力的执行力,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特约评论员程正龙

编辑:龙春晖

责编:李洋

审核:陈旭

相关阅读:
2022年中国经济社会综合表现亮眼 下一步从五方面促发展 专家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没有充足投入,教育优先发展就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