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5年成就不凡 5%底气够足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隽辉/摄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隽辉/摄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今天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了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政府换届之年。报告还回顾了“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过去5年:GDP年均增长5.2%,达到121万亿元;财政收入增加到20.4万亿元;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270多万人;外汇储备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经济实力明显提升。

“过去5年我们经历了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同时还有俄乌冲突、高通胀等,这是过去都很罕见的外部环境。即便个别年份有波动,但过去5年总体上我们在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上取得了重要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认为,报告不仅提出了今年的经济目标,还梳理了本届政府在经济发展、宏观调控方面的政策体系,这将为中国经济更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5年

鉴往而知来。报告总结了以往5年的不凡成就:5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5.2%,明显高于同期世界2.3%左右的平均增速;GDP从2017年的12万亿美元增加到18万亿美元;人均GDP从2017年的8800多美元增加到1.27万美元,已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与高收入国家门槛的距离进一步缩小。特别是疫情暴发3年来,采取有力有效应对举措,在“六稳”基础上明确提出并强化“六保”,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3年经济年均增长4.5%,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处于领先水平。

听完报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淮安市副市长邱华康坦言感受到了这5年的“难”。“5年来,国内国际面临严峻复杂的形势。在国内,举国上下同心抗疫,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最终延缓了疫情,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国际上,面对西方国家对我们的科技封锁和经济制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困难重重。”他说,过去5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助企纾困、减税降费的举措,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成功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双胜利,而这5年取得的成绩实属不易,令人感慨。

全国人大代表、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朱建弟特别注意到,今年报告提到2022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过去5年累计减税5.4万亿元、降费2.8万亿元。作为财务方面的专家,他深知政府连续5年“打铁算盘”是为了什么。“在疫情困难时有效保护中小企业,为它们渡过难关给予精准帮助。”

作为经济学家,杨成长认为总结过去5年的成就和经验对于未来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过去5年尤为难得的是,在保持较低通胀水平的情况下没有采取“大水漫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依然实现了5.2%的年均增长,并且基本完成了当年的就业任务,每年让上千万农村人口进城。

过去5年,欧美等发达国家普遍进入高通胀状态,这让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面临更高成本,例如美国的鸡蛋价格在过去一年最高上涨了约30%。而中国的物价一直保持稳定,即便是在全球通胀率创下40多年新高的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CPI)也只上涨了2%,肉蛋奶等日常消费品价格并未大幅上涨。

指标之外,杨成长认为更珍贵的是过去5年我国在经济结构调整、宏观调控政策上的“迭代升级”:经济结构从过去的以投资为主转为以消费为主;从依赖土地、房地产等不动产要素转向以数字化、科技创新等要素拉动经济增长;既强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也重视就业政策、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形成五大政策齐头并进、相互促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宏观政策体系。

增长5%,起步开局更平稳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进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局之年,报告将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为5%左右。按照2022年GDP总量121万亿元(约合18万亿美元)计算,2023年中国经济将增长6.05万亿元(约合0.85万亿美元),这比土耳其2022年的经济总量还多,大致相当于一个河南省的经济体量。

目前全球经济仍在衰退的泥淖中挣扎,世界银行今年1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增长急剧下滑将是一个普遍现象,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降至1.7%,美国经济增速将降至0.5%,而中国经济将增长4.3%。

为何将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设为5%左右?报告指出,党的二十大明确到2035年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提高质量效益基础上长期保持合理经济增长,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

目前,我国人均GDP为1.27万美元,已连续两年保持在1.2万美元以上。但正如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所说,2035年远景目标是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达到这个目标,人均GDP还要在现在的水平上翻一番多,“(GDP总量)120万亿元还只是我们前进当中的一个小台阶”。

“新开局,步子要迈得更稳,这是非常合适的政策指标。”杨成长认为,今年的经济目标既要考虑到经济恢复的要求,又要考虑到复杂的外部环境,不能过度冒进。当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反全球化浪潮等外部影响仍在,同时还要消化3年疫情以来的经济结构性失衡。“要让经济回到比较好的增长轨道,5%的这个目标是努努力能实现的”。

对于全年经济增长5%左右的目标,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主席蒋颖颇有信心。在她看来,报告提出的各项工作重点体现了政府将继续做好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的统筹与衔接,从而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报告已预示,今年将在恢复和扩大消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更大力度吸引外资等方面开足马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重中之重:促进消费、激活投资

对于今年的经济工作,报告将扩大内需作为重中之重,尤其是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强调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蒋颖注意到,报告不但重视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而且支持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领域的高质量消费供给和场景创新。她认为,这将有助于从供需两端推动消费潜力充分释放,通过激发最终需求来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2022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超过60万亿元,占GDP比重在50%以上。而一般发达国家这个比例为80%左右,与之相比中国仍需继续扩大内需,拉动消费。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认为,当下要推动消费尽快恢复,尤其是围绕着汽车消费的新业态、新模式,继续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消费之源。姚劲波认为,应该优先落实1158万应届毕业生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对此,他建议对招聘应届大学生的企业给予相应的社保减免。

扩大内需,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个方面。在带动社会投资需求方面,报告提到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各展其长,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撰文指出,从经济循环角度看,当期的投资是未来的消费基础,衡量投资回报应该着眼于提高投资的全生命周期的回报。扩大有效投资空间不仅要关注投资领域和投资方向,更要关注投资回报率,着力扩大有投资回报的投资需求。要注重完善政府投资体制机制,提高公共投资效率;注重完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建设,促进民间投资发展;注重完善国内国际双向投资机制,推进内外产业深度融合。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全国人大代表、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闫大鹏在人民大会堂听到这段话,感触颇深。去年,锐科激光享受了将近4000万元的研发投入加计扣除税收优惠,他说:“我们更加坚定信心要加大研发投入,要在(研发投入占经营收入)7%的基础上再提高。”

在持续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中,锐科激光去年实现经营收入约32亿元。闫大鹏说今年他们的经营目标是40亿元,未来几年还准备投资50亿元在湖北黄石等地建立新的产业基地。“底气上来了,胆子可以更大一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增强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报北京3月5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林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3月06日06版

相关阅读:
没到35岁,找工作就容易吗 美政府被曝欲对投资军民两用技术设限,“主要涉及中国”,专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