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政府工作报告: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重点领域节能降碳

李克强指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我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8.1%、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4.1%。稳步推进节能降碳。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超过10.5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由6.5亿千瓦增至12亿千瓦以上,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由20.8%上升到25%以上。

李克强指出,今年要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李克强指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当前,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双碳”工作取得良好开局,但目前在制度保障、监管与评价体系层面仍面临一些挑战。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民进中央今年提交的《关于强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度保障的提案》介绍,目前,“双碳”相关立法缺少顶层设计、相应制度安排仍有短板、“双碳”工作统筹管理有待加强。

该提案建议尽快启动“应对气候变化与碳中和法”立法进程,一揽子制修订能源法、电力法、煤炭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以保障能源结构低碳转型、煤炭消费尽早达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体系构建等目标实现。

同时,优先建立基于效率的约束性指标,并兼顾长期碳中和导向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制度及目标体系。进一步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及相关制度,加快扩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范围并强化相应激励措施。

“目前,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专门立法尚属空白,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举措主要依靠国家政策和部分地方立法予以规范,已经不能很好满足现实需要。”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新的形势下,尽快由全国人大牵头,启动《应对气候变化法》的立法工作,为各类碳减排、碳交易活动提供充足法律依据和有效制度保障,以法治手段推动实现碳中和碳达峰。

摄影/章轲

摄影/章轲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昆岳互联公司董事长刘怀平则以钢铁行业为例介绍,钢铁行业能源消费总量约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九分之一,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促进钢铁企业节能降碳,将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

刘怀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通过开展极致能效工程,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促进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提升和碳排放强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钢铁企业通过极致能效对标查找不足和短板,开展能效评估、节能诊断和审查、低碳升级规划等,可提高能源综合管理水平,降低能耗及能源成本。

刘怀平建议,建立健全钢铁行业能耗和碳排放监管与评价体系,稳步推进钢铁企业能效和碳排放核算、计量、报告、核查和评价。对极致能效标杆企业给予表彰与奖励。对于未及时开展能效达标的企业,进行通报并要求限期整改。

“建筑、工业和交通是能源消费三大领域,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35%,空调能耗约占公共建筑总能耗的50%。”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立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作为公共建筑中的绝对能耗核心,中央空调系统的能效提升面临着巨大压力。蒋立认为,应制定中央空调系统能效检测及评价国家标准,建立透明的设备方、业主和国家权威检测机构三方用能监测体系,助力实现国家“双碳”目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日前发布的《拥抱绿色发展新范式——中国碳中和政策框架研究报告》认为,“以碳中和代表的新绿色发展范式,有望成为中国引领世界发展的新机遇”。为此,需要经济管理以及资源配置方式进行快速、深远、持久的变革,强化政府的指导规划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重塑中国的主要经济部门和系统。

第一财经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该部今年将推动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加强碳排放强度目标完成进度分析评估和预测预警,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转变。加快建立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开展碳排放领域监督执法。制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低碳城市建设试点,指导气候投融资试点地方建立项目库。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

相关阅读:
政府工作报告 五年来推进政府依法履职和治理创新,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五年,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