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三部重要特区法规3月1日起实施

失信了,满足一定条件还有重塑信用的机会;足不出户,就可享受中医上门服务;建立“便捷通道”,破解创新药“上市难”……

3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社会信用条例》《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和《深圳经济特区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三部创新性特区法规正式实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在国内率先为细胞基因立法

《深圳经济特区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是国内首部细胞基因领域专门立法,针对产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和瓶颈问题,从制度上统筹解决推进。

生物医药产业是深圳“20+8”产业集群新兴产业之一,细胞和基因产业是生物医药产业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条例》的一大亮点是进一步细化细胞和基因药物拓展性临床试验用药制度,为危重症患者获得临床试验新药提供途径——正在开展临床试验用于治疗严重危及生命且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疾病的细胞和基因药物,满足一定条件情况下可在医疗机构内用于其他病情相同且无法参加药物临床试验的患者。

针对创新药“上市难”的问题,《条例》要求有关部门建立便捷畅通的咨询通道,全力支持、协助企业申请上市注册。

每区至少办一家公立中医综合医院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作出一系列制度创新设计,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让市民享受到更加便捷优质的中医服务。

《条例》进一步扩大和提高中医药服务的有效供给,规定我市每个行政区应当至少举办一家公立中医综合医院。公立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传染病医院和其他有条件的专科医院应当设置中医科室和中药房。

大量行动不便的市民希望能够足不出户就可获得中医推拿、按摩等康复服务。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执业医师只能在注册或者备案的医疗机构内执业。为满足市民的就医需求,《条例》变通上位法的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上门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中医医疗服务、养生保健指导、中药用药指导、中医居家护理等中医药服务。

情节轻微失信行为可不实施惩戒

闯红灯会让个人信用丢分,错误垃圾分类竟纳入失信行为……近年来,一些地方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扩大失信边界问题引发社会关注。

《深圳经济特区社会信用条例》突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信用信息管理,强化信用主体权益保护。为避免公共管理机构滥用失信惩戒措施,《条例》对失信惩戒的对象作出限定,并确定实施失信惩戒措施的依法、关联、适度原则,视信用主体的失信行为的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等情形,确定是否实施失信惩戒措施。如果信用主体及时纠正其失信行为,且“其失信行为情节轻微并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或者“失信行为是其初次实施并危害后果轻微”,可不予实施失信惩戒措施。

《条例》还建立了信用修复机制,信用主体在规定期限内主动实施如“作出信用承诺,完成信用整改,通过信用核查”等修复措施,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的,可以提出信用修复申请。公共信用修复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三部重要特区法规3月1日起实施

深圳细胞和基因产业发力“四链”融合

3月1日,全国首部细胞和基因产业专项立法《深圳经济特区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下称《条例》)正式施行。新政从制度安排统筹推进,瞄准产业发展痛点、难点切实发力,深圳细胞和基因相关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

事实上,深圳细胞和基因产业起步早、产业基础较好,培育出华大基因、北科生物、创世纪种业、科诺医学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平台,初步形成龙头企业创新引领、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的态势。目前,深圳将细胞和基因产业列入未来产业重点发展,聚焦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努力推动5-10年内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基础较好,培育一批龙头企业

细胞和基因产业是生物医药产业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其前沿技术不仅引领生物医药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也将成为未来产业增长的新动能,也是深圳正在布局、发力的新领域新赛道。

前不久,华大智造在美国AGBT会议上发布一款超高通量测序仪。该产品每年可完成高达5万例人全基因组测序,创造了全球基因测序仪通量的新纪录,同时也将单例测序成本降低到100美元以内,让基因科技普惠群众照进现实。

今年1月,北科生物研发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Cell Death&Disease》上发表文章。研究人员找到一种间充质干细胞,可缓解病毒引起的肺部重症炎症,对于病毒性肺炎患者特别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基因检测、细胞治疗技术作为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驱动的排头兵,近年来受全球业界学界高度关注。在深圳,华大基因、海普洛斯、北科生物、赛动智造、吉诺因、科诺实验室、普瑞金等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创新企业快速发展,成为引领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华大智造是目前市场上全球唯一产品能覆盖高中低不同通量的基因测序仪研发生产企业;赛动智造推出首款封闭式、连续性、全自动细胞智造系统;科诺实验室开发首款国产CD34标准质控品;创世纪种业选育出刷新世界高产纪录的超级杂交稻“Y两优900”……深圳的基因检测设备、基因检测服务、免疫细胞治疗、分子育种等领域创新能力处于全国前列。

补短板,政策护航高质量发展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蓬勃发展,是新时期最具前景的发展领域之一。

深圳是我国最早布局发展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的城市之一。深圳于2013年就制定并发布“生命健康产业十年发展规划”,将细胞与基因治疗技术列入未来产业培育,并在全国率先部署了产业发展的相关设施,依托华大基因建设深圳国家基因库,依托北科生物建设深圳综合细胞库等。

“深圳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起步早,尽管在医疗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立法保障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受限于头部高校、科研机构和临床资源不足,与上海、北京等先进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细胞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刘沐芸表示,深圳应该基于自身基础和产业发展需求,引进顶尖机构和人才,聚焦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供给体系与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产业设施完善才能‘筑巢引凤’,打好产业共性地基才能‘筑起高楼”。

2022年,《深圳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出台,细胞与基因被列为深圳八大未来产业之一,提出强化前沿技术研究和技术应用,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推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开创产业发展新增长点。

同年6月,深圳出台“20+8”产业扶持政策,提出深化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进“四链”融合,实施“未来产业引领”计划,找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优先发展、集中攻关,全力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其中,培育细胞与基因(含生物育种)等未来产业,努力争取在5-10年内实现倍数级增长。

此次正式施行的《深圳经济特区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对细胞的采集和储存、细胞和基因产品研发、药物拓展性临床试验、基因技术应用、上市许可和产品生产等过程的政府管理规定、技术规范、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政策支持等做了进一步的要求和部署。

刘沐芸表示,《条例》的推出意味着深圳细胞和基因产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同时,细胞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落户深圳,为深圳培育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集群提供了高速发展的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瞄准产业链关键缺失,推动产业全链条发展,未来将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推动细胞和基因产业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

个人所得税今起开始汇算清缴 我市商事主体总量和创业密度多年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