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企业多点开花 产业聚木成林

海口裕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在生产全生物降解餐具。本报记者苏弼坤摄

本报2月28日讯(记者王子豪)近年来,我省不断深化推进“禁塑”工作,进一步推动生物降解材料工艺优化、创新升级。对此,海口国家高新区全力打造全生物降解材料产业集聚区,引领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助推园区企业逐“绿”前行。2月28日,记者走访园区时,产业集聚发展区处处是企业火热生产的繁忙景象。

产品走出国门

当天上午,走进全生物降解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区的海口国家高新区云龙产业园,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地塔吊林立,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呈现出产业集群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在海口裕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包装车间,一批批纸碗、纸盒经过流水线全方位消毒后正进行包装、装箱作业。“产品一直在迭代升级,眼前的产品做过提拉和防油防水实验,确保耐200℃高温。”企业负责人花杰告诉记者,为打开国际市场,从流水线设计到产品研发生产,他们共花费了一年的时间。

满满的仓库里,2000万个装箱完毕的全生物降解餐盒等待发往西班牙。“现在有9条生产线,每天预估产量50万个,去年底我们引进数条新生产线,目前正进行设备安装调试。”花杰介绍。

企业生产火热的背后,离不开惠企助企措施的有力支撑。花杰表示,在高新区全流程服务的助推下,项目创造了“5天拿地、拿地即施工”“开工到部分建成投产仅用7个月”的“自贸港速度”。项目投产后,“企业秘书”实时跟进企业生产经营需求,帮助解决了出口航线等难题,企业发展不断提质加速。

产业“聚木成林”

不远处,由海南大胜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纸浆模塑环保餐具智能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同样建设正酣,200多名工人分散在项目一期、二期穿插作业,奏响施工“奋进曲”。

步入主体已竣工的一期厂房,焊花飞溅,数名工人正进行流水线管道安装作业,为下一步设备进场安装做最后铺垫。企业负责人张林表示,一期预计7月投产,二期正同步推进基础工程施工,预计10月竣工。

公司产品主要是利用甘蔗渣、麦秸秆等原料制作的纸浆环保餐具,将充分利用自贸港优惠政策走“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张林透露,项目两期共投资5亿元,投产后预计年营收8亿元,贡献税收5600万元,带动本地群众就业700人。

企业“多点开花”助推产业“聚木成林”。据统计,去年全年,全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在高新区完成产值1.5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营收1.5亿元,同比增长28.6%;完成固投3.9亿元,同比增长23.5%。

海口“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将海口国家高新区打造成全生物降解材料产业集聚区,成为重要生物降解材料生产基地。海口国家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依托禁塑工作专班推动全生物降解材料的研发、生产和供应,积极招引行业龙头企业,保障产业专项扶持政策扎实落地,助推全产业链良性发展驶入“快车道”。

相关阅读:
一夜之间3次地震!全球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 会企合作成立自贸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