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近期引发新一轮疫情规模流行可能性较小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月23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有关情况。刘廷飞摄

2月23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有关情况。刘廷飞摄

2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近期,各地疫情呈局部零星散发状态,我国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要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压实“四方责任”,盯紧关键环节,继续完善“乙类乙管”各项措施,进一步提升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发布会介绍,3年多来,我们始终坚持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较强、致死率较高的病毒株的广泛流行,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同心抗疫,我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发布会强调,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流行,病毒还在不断变异。要加强疫情监测和常态化预警,密切跟踪研究病毒变异和传播情况,提升疫情早发现、早处置和应急响应能力。优化分级诊疗机制,提升医疗救治能力。持续做好养老院、社会福利院、托幼机构、学校等疫情防控,强化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加快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提升群众防病意识,筑牢疫情防控的社会大防线。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成功走出大流行,我们创造了一个典范。”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说,“从疫情本身的特点来看,可以说这个疫情已经基本结束,不能说完全结束。”他表示,病毒的变异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但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做好准备工作,来应对可能出现的一切质变变异。“其中最核心的是要布局好监测网络,强化病毒变异的监测能力。在这个基础上,要做好防控能力的建设,使我们对新的变异株能够早发现,快速地处理、精准地防控。”同时,还要加强医疗救治能力的建设,关注重点场所、重点机构、重点人群的保护。

国家疾控局监测预警司司长杨峰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疫情监测和常态化预警能力建设,提高监测质量,强化监测预警机制,完善跨领域、多学科专家队伍。继续完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功能,提高数据收集的信息化水平和智能化分析能力。开展新冠病毒感染等传染病疫情报告专项执法检查,推动依法规范及时报告。

近期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全国新冠病毒感染情况,报告显示1例XBB.1.5和1例BQ.1为近期新增变异株病例。对此,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表示,目前我国在新冠病毒变异株检测中,如发现首次报告的、重点关注的国际流行毒株,都会进行感染个案调查、核心密接调查,并开展风险研判,一旦发现传播力、致病力或毒力增强的新型变异株,及时按照相关方案采取措施。“我国刚刚经历了疫情大流行,人群体内留存的中和抗体会在短期内提供免疫保护作用,近期引发新一轮规模流行的可能性较小。”

发布会介绍,目前,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亿9226.5万剂次,接种总人数达13亿1040.3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人数为2亿4168.8万人,全程接种2亿3030.6万人,完成加强免疫接种2亿331.1万人。接种覆盖人数占老年人群的96.1%,全程接种、加强免疫接种分别占符合接种时间间隔老年人群的96.6%、92.4%。对于继续保护好重点人群的健康和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表示,一是加强疫苗接种工作;二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重点人群风险早期识别的能力;三是加强医联体的建设,充分发挥整个医疗体系的能力,及时对患者进行救治;四是始终加强三级综合医院的重症救治能力,提高他们的水平,让患者能够得到兜底的治疗。

相关阅读:
中方严正交涉!“划出三条红线” 2022年全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超3.8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