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如何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

“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作为国家发展的希望,如何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一直是热门话题。成都市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李针就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加强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医教结合。

李针告诉记者,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解决?李针认为,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促进工作中,学校在前,以教育、预防为主;医疗在后,以干预、治疗为主。教育和医疗在处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时应密切配合。

但李针了解,目前在学校负责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的老师无法对心理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面对情况复杂的未成年人心理疾病,缺乏快速有效的识别筛查。同时,学校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时,由于缺乏专业指引,加之与家长沟通不畅,部分家长对精神疾病存在病耻感和认知不足等因素,“让学生从学校到专业医院的路途有些不畅”,有时甚至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因此,李针建议,成都市精神专科医院可以为教育系统的工作者提供专业培训,提升其识别精神疾病、心理干预的专业水平。同时学校也可以委派专职心理教师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见习学习,提升心理干预水平。

针对目前青少年对心理健康知识了解较少,无法对自己的心理状况产生正确认知的情况,她建议多部门应建立未成年人心理科普教育基地,为青少年打造专门的心理科普展示区。教育、医疗部门也可以联手走进社区,通过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学生走进精神专科医院进行社会实践等方式,宣传精神卫生知识。

下一步,她建议推动远程心理健康服务,建立心理服务网络,提供线上、线下、转介通道等多形式、多途径的服务模式,解决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需求。针对已经存在精神疾病问题的青少年,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要与学校建立长效联系机制,并建立绿色转诊通道。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章玲

责任编辑:赵明磊

相关阅读:
1月我国债券市场发债3.77万亿元 王毅在结束欧洲、俄罗斯之行后接受中央媒体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