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追光 “没有人是天生的天才,我选择苦里找糖吃”

北京冬奥会闭幕一周年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现实

“奥运冠军之城”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的体育中心内

冰雪运动热度依旧不减

每天约5小时

一周最少5天

是运动员刘厶函的训练日常

2月7日,在七台河体育中心,刘厶函(左)在教练李国锋(右)的指导下练习短道速滑。新华社记者戴锦镕摄

耐力训练时要连续滑行30圈

在滑到十多圈的时候

熟悉的感觉传导到刘厶函的中枢神经——

酸、累,带着一点疼

七台河短道速滑冠军馆内的“奥运冠军之城”奖杯。新华社记者戴锦镕摄

七台河短道速滑冠军馆内的“奥运冠军之城”奖杯。新华社记者戴锦镕摄

七台河体育中心

是很多短道速滑运动员心中的“梦工厂”

王濛、孙琳琳、范可新等一个个闪亮的名字

激励着一批批少年走入冰场

在这里重复着超越与被超越

七台河市短道速滑冠军馆内的王濛冬奥会奖牌展。新华社记者戴锦镕摄

14岁的七台河市少儿短道速滑业余体校

重点班运动员刘厶函

就是其中之一

身高一米六五体重97斤

刘厶函有着令人羡慕的身材

头上有金色流线设计的白色头盔也十分引人注目

摩羯座的她天生忍耐力强勤奋努力

但她和其他人一样

有过挣扎也想过放弃

在想放弃的念头中坚持

是年轻运动员的必修课

从9岁练滑冰开始

她有许多次想过要逃离冰场

但最后都付之一笑

“父母和教练为我付出那么多

我这样式儿的放弃不太好

就从苦里找糖吃呗”

2月7日,在七台河体育中心内,运动员们正在训练。新华社记者戴锦镕摄

2月7日,在七台河体育中心内,运动员们正在训练。新华社记者戴锦镕摄

刘厶函熟知很多世界冠军的名字

但在她看来

他们并不是天生的冠军

“没有人是天生的天才

竞技体育没有捷径可走”

她的声音不大却分明有一种力量

短道速滑教练员李国锋是刘厶函的主管教练

在他的眼里

刘厶函在训练时有股不服输的劲儿

不管多苦多累

她都能承受得住

2月7日,在七台河体育中心,教练李国锋(左)给刘厶函(右)讲解短道速滑技巧。新华社记者戴锦镕摄

而在刘厶函看来

五年的训练生涯让她学会了坚持

如今的她已经把滑冰当成了职业

“我妈常跟我说,

‘你靠不了别人,靠不了你爸,靠不了我,

只能靠自己,你要好好练’”

刘厶函说,累得滑不动了就要“顶着”

“就是顶也要顶下来”

痛并快乐着

用在年轻的刘厶函身上一点都不过分

她梦到过登上领奖台的瞬间

梦到过台下为她鼓掌的教练家人和朋友

在青少年赛事中崭露头角的她正慢慢体会到

“荣誉”“输赢”的深刻含义

但她并没有把自己锁在那个冠军梦的房间里

她冷静地意识到

“滑冰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

以后都得干这个”

2月7日,在七台河体育中心,刘厶函正在和队友们热身。新华社记者戴锦镕摄

“谁都想当世界冠军,这么多人练,我不可能是那一个

但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离这个遥远的梦想近一些”

刘厶函小麦色的脸上绽出了一朵花

在七台河体育中心的冰场上

有近十支队伍常年在这里训练

刘厶函每天和数十名队友擦肩而过

彼此用一阵风追逐着对方的气息

2月7日,七台河体育中心内,青少年运动员正在训练。新华社记者陈聪摄

2月7日,七台河体育中心内,青少年运动员正在训练。新华社记者陈聪摄

在这里每天都有汗水

有欢笑有跌倒

也有重新在冰上站立的勇气

2月7日,在七台河体育中心,短道速滑教练赵小兵正在安慰小运动员。新华社记者戴锦镕摄

和许多心怀梦想的平凡少年一样

刘厶函继续在这座东北小城的洁白冰面上

探索着未来的模样

“就继续‘顶着’”

追光  “没有人是天生的天才,我选择苦里找糖吃”

记者:陈聪、戴锦镕、杨轩

编辑:赵建通、季嘉东

(本文来自于新华网)

相关阅读:
兴庆区聚焦“三三四举措”助推全民健康水平全面提升 乡村振兴丨春早弄菇正当时——“中国食用菌之都”春菇生产一线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