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学生抗原阳性全班停课4天,“乙类乙管”阶段校园如何防疫?

今日(2月20日),浙江某小学因多名学生感染新冠,一班级停课的消息引发关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进入“乙类乙管”时期,校园疫情以何种标准执行防疫措施,是众多家长关注的问题。

根据最新文件,在不同情况下,学校幼儿园可采取对班级或年级停止线下课、采取封闭管理、临时关停等措施。

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曾在近期提醒,师生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不要带病到校工作或者学习。

10名学生新冠抗原阳性班级停课

今天,浙江一小学班级因学生感染新冠而停课的新闻冲上热搜。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官方微博“西湖教育官微”介绍,经调查,2月19日(周日),西湖区某学校陆续接到二(3)班学生周一请假的申请,截至当日18时,该班共计10位学生出现发热症状,在家抗原检测显示阳性,初步考虑为新冠感染。学校根据“乙类乙管”处置预案,向疾控部门进行了报告并发布了班级停课4天的通知。

接报后,区防控办立即组织区教育局、区疾控中心联合开展调查处置。通过流调,抗原检测阳性的学生均无新冠病毒既往感染史,为首次感染,目前症状平稳。

该公告落款为西湖区教育局。

感染者占比较大时中小学班级或年级可停止线下上课

在开学季到来前,就有不少家长关心,如果校内发生疫情,“乙类乙管”时期会采取怎样的处理方式,是否会停课、封校等。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综合组制定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关于学校部分的表述,教育教学区分不同情况科学安排。

在疫情流行高峰期间,中小学校、幼儿园采取严格的封闭管理,高校可实施分区管理。高校校内发生疫情后及时采取减少人际接触、实施线上教学、调整教学安排等疏散人员措施。

与此次发生的情况较为相似的描述是,“中小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出现感染者后,学校在第一时间向所在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作出报告,由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提出并实施防控措施。当感染者占比较大时,可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停止线下上课、实施线上教学。”

对于幼儿园,一旦出现感染者,应及时采取临时关停措施。

疫情解除后,高校、职业院校、中小学校要及时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幼儿园要及时恢复开园。

开学后应警惕多种校园易发传染病

据杭州日报2月20日报道,杭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介绍,目前感染情况涉及杭州三所学校。西湖区某小学共出现10例,均为新冠首次感染;拱墅区某中学共出现5例,均为新冠首次感染;此外,上城区某小学12名学生有发热症状,确定为流感聚集性传播。

冬春季是多种传染病流行季。对孩子来说,除新冠感染外,流感、诺如、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等也应引起重视。

其中,流感病毒容易导致集中发热疫情;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疫情的最主要病原体;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0-5岁儿童易感染,手足口病以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较轻,少数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或心肺系统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疱疹性咽峡炎主要以发热、口腔黏膜和咽峡部疱疹为主,病情轻微,极少出现重症患者。

在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刘培俊称,教育部门提醒督促师生,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不带病到校工作或者学习,引导师生做好康复期健康管理,不组织、不要求康复期的师生参加剧烈活动。

责任编辑:祝加贝

相关阅读:
黄河内蒙古段进入开河期 花开中国 春色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