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精准执法提升效能 严字当头主动服务 北京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助力绿色高质量发展

来源:北京市生态环境局

2022年,北京市生态环境执法部门以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目标,“科技+执法”精准狙击问题,“执法+服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综合执法效能持续提升,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执法保障。

2022年用活“加减乘除”法,持续提升综合执法效能

勤用加法,一次进门全面“体检”,精准发现解决问题

2022年8月,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总队队员刘健楠在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平台上收到了一条问题线索,“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走航发现,海淀区绿谷汽修集群区域VOCs数值明显高于周边。”刘健楠立即在区域开展巡查,最终发现某企业调漆间敞开作业,且厂区里2台正在作业的叉车排放超标。

这是一次典型的“监测发现异常—执法核实—现场固定源+移动源综合检查”的执法模式应用场景,也是北京市生态环境执法部门执法模式的常态。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明确执法重点和方向;以监测数据为依据,提供靶向治污的技术支撑;综合执法快速响应,精准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一次进门,全面“体检”,精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力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效能,实现工作闭环。

善用减法,科学精准宽严相济,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前期我们通过全国排污许可管理信息平台了解了企业的排污设施、自行监测、在线监控等情况,发现自行监测的频次有点问题,今天来现场主要是核实下情况”。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总队队员温保印正在对一家单位按证排污情况开展执法检查。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北京市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在执法工作中坚持宽严相济,对恶意违法行为“严”字当头,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推行服务型执法,为守法企业减负,让营商环境更有温度。实施正面清单动态管理,依据《北京市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暂行办法》,将管理水平高、对环境影响小的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对清单内的企业主要利用热点网格、在线监控等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检查;将按证排污情况作为执法线索的主要来源,排污单位按证排污,自证守法,执法部门远程结合执行报告、自行监测数据等发现问题形成线索,有的放矢赴存在异常的单位开展现场执法检查,发现问题更加精准,促改更加及时;适当容错,发布不予处罚事项清单,落实依法不予处罚的规定,规定19类轻微免罚和15类首违不罚情形,引导企业及时主动改正轻微违法行为。2022年,全市生态环境部门办理不予处罚案件340起。

活用乘法,科技赋能智慧执法,切实提升执法效能

“看不太清,把画面再推的近一点。”在一次流域专项执法过程中,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总队二支队支队长徐瑞果发现了一处可疑点位,让技术人员降低无人机飞行高度,画面中出现一个排污口,外排水水质浑浊,“把这个点位记录下来,到现场核查一下,取个水样。”后续,执法人员对该点位开展现场检查,并进行取样检测,检测结果显示部分污染物排放超标。检查组立即将问题移交给了属地,做进一步调查处理。

北京市生态环境执法部门积极探索“智慧执法”模式,借力大数据发现排查问题,强化热点网格、自动监控、遥感、走航监测等科技手段支撑,有了千里眼,执法效能大幅跃升。按传统的现场检查模式,一个执法组一天最多能检查5家企业,如果遇到大型企业,检查一遍可能要好几天。需要监测的话,花的时间就更长了。现在通过自动监控系统,就可以实时了解全市550余家重点单位的排污情况,前端精准感知、预警,及时查处;运用热点网格系统,对污染物浓度异常区域精准排查,巡查问题发现率近80%;在全国率先启动臭氧高值区报警功能,增强精准执法能力;使用机动车遥感与黑烟抓拍非现场筛选超标车辆,形成“线上+线下”筛查监管机制。

巧用除法,普法曝光源头化解,切实解决扰民难题

2022年6月,家住大兴区黄村镇的市民向12345反映附近一家餐饮店空调设备噪声扰民。了解居民诉求后,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总队队员闫岩立即前往核实,发现该餐饮店空调设备外机未采取降噪措施。结合执法经验,闫岩给企业分析原因,指导企业制定整改方案,现场给居民讲解餐馆的改进措施。5天后,该餐饮店整改完成,妥善解决了噪声扰民问题,得到了周边居民的认可。闫岩表示,“我们不仅仅是解决具体问题,更是在这个过程中,做双方沟通的桥梁,大家熟悉了,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以后这种事就少了,即使有事,底下一沟通也就容易解决了!”

北京市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在工作中除疑难杂症、解污染扰民难题,持续从源头化解,“谁执法谁普法”,对重大典型问题和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以案释法,引导排污单位自觉守法;注重帮扶和服务,深入推进问题整改,加强普法宣传,畅通沟通协商渠道,从源头解决问题;曝光典型案例,震慑环境违法行为;除了“修外功”,坚持“强内功”,开展贯穿全年的执法大练兵、自动监控监管能力提升培训等,进一步夯实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服务型执法能力基础。

2022年,北京市共组织实施了大气、水、土壤、生态、固废、机动车以及生态空间保护等10方面58项综合执法重点任务,查处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1.53万起,生态环境行政处罚1.02亿元,实施查封扣押、移送行政拘留、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机关等案件298起。

接续奋斗,开创综合执法新局面

十年来,北京市生态环境执法部门用好、用足执法“利器”,切实持续提升综合行政执法效能,严厉查处恶意违法行为,帮扶引导排污者自觉守法,严格执法和主动服务相结合,助力绿色高质量发展。

执法体制不断完善

稳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2020年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总队正式揭牌,从环境监察总队变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总队,整合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职责,推进执法向综合复合型转变,统一开展固定源和移动源、生态空间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综合执法。标志着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开启了新的篇章。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有效保障执法公平公正、阳光运行。

执法模式不断优化

日常执法将双随机执法作为主要方法,扩大监管范围,保证执法公正;专项执法以促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主要措施落实为重点,突出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执法工作的实施上突出科技赋能,从撒网式执法向目标式执法转变,开展“点穴式”执法、热点网格执法等,执法更精准;构建完善以综合执法平台为核心、以远程监控系统为重点、以新技术装备为支撑的“科技+执法”体系,执法更高效。

共治格局不断深化

部门联动,北京市公安局成立市环食药旅总队,生态环境与公安部门加强行刑衔接,严厉打击恶意偷排等违法行为,10年来共移送适用行政拘留案件和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450余起;各部门积极落实环境保护职责,强化执法,齐抓共管。区域协同,京津冀三地建立深化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区域交界处污染源监管。在秋冬季等重点时期、跨界河流等重点区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同步改善。社会共治,企业自觉履行环保责任,积极开展环保技改、主动加入环保设施开放单位、生态环境教育基地行列,成为开展社会生态环境教育的大课堂;公众积极参加有奖举报,监督环境违法行为。

十年来,北京市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围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核心目标,坚持首善标准不变;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问题切实化解,坚持人民至上不变。展望新征程,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将继续着力提升综合执法效能,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全面持续改善。

相关阅读:
这个与邓丽君齐名的歌手走了,留下了半生辉煌和半生谜团 探访重庆市人类精子库:精液合格率不足20% 捐精者最高可获5000元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