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码”上监管进口首票落地海口

本报2月11日讯(记者高潮袁语悦通讯员胡慧宣)2月10日,海口海关“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条码应用”正式上线,海口海关所属马村港海关受理1031票跨境电商附条码商品,货值143.81万元。这标志着海南“码”上监管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首票落地海口。

按照海口海关要求,企业准确填报进口清单表体“条码信息”,通过海关关员现场查验扫码比对,实现精细化管理。条码的应用可以在交易、通关、物流各环节提高效率,在海关规范管理下,实现消费者跨境购物“放心买”。“我们第一时间向企业宣贯政策,对海口综保区内正在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业务的企业,派业务骨干进行合规引导。倾听企业反馈,检验政策落地实效。”海口海关所属马村港海关综合业务科科长刘广威介绍,目前首单业务已顺利落地海口综保区。

商品条码就像“身份证”,可有效帮助海关精准识别商品,也是海关HS编码的有力补充,以此提升跨境电商货物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助力税收征管高质量创新,有益于规范和净化跨境电商营商环境。海口海关将有序推进商品条码推广应用,提升海关风险防控能力及通关效率。

相关阅读:
奥地利前外长:破坏“北溪”是恐怖主义行为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