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不负好春光 春种“进行时”

2月8日,在海口琼山区云龙镇坡仑村,种植户正在水稻田中施肥。本报记者孙士杰摄

本报2月8日讯(记者黎越)眼下,气温回升,正是春播春管的关键时期。2月8日上午,走进琼山区云龙镇坡仑村,2000亩水稻秧苗已播种完毕,阳光下,蓄满水的稻田泛着金光,目之所及尽是勃勃生机。

沿着村里的机耕道走进稻田深处,迎面看见几位村民正挑着扁担在稻田里来回穿梭,他们忙着拌药、运料、施肥,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水稻的养护工作。

“我种了3亩水稻,今天来给它们施肥。”村民黄大姐指着眼前的一块稻田告诉记者,种植的水稻除了自家吃,多余的还可以运到市场出售,她还利用农闲时间在村里的坡地上种植了茄子和豆角,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得益于南渡江支流丰富的水源,坡仑村的家家户户都种植水稻。村干部黄承鹏告诉记者,村内的排水沟实行专人管理制度,每天都有人巡查管理,若遇到堵塞情况及时疏通,保护好水稻的“生命线”。此外,受年前的低温天气影响,市农技中心派出农技人员及时来到田间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确保秧苗播种顺利,在农技员的保驾护航下,坡仑村的种植户们告别了粗放式的种植模式,精耕细作的管理鼓了村民的“钱袋子”。

“2023年我市早造水稻计划种植面积12万亩,其中秀英区1.6万亩,龙华区1.7万亩,琼山区7.2万亩,美兰区1.4万亩,桂林洋0.1万亩。截至目前已种植7.335万亩,完成率61.13%。”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动员农民春播春管早下田,该局提前谋划组织好春季农技服务,备足春耕生产物资,确保种子、化肥、农药及时到村、到店、到户、到田,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和农民种粮积极性,为我市水稻生产稳产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北京举行春季首场高校毕业生线下双选会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对校园防控提出具体操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