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题:高标准农田里的“丰收密码”
新华社记者
2022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作出重要部署,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正值春耕备耕时节,记者走进湖南、山东、江西等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感受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情,破解高标准农田里的“丰收密码”。
建改并举“开工忙”
新春伊始,湖南省汨罗市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场,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农田里,挖土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来回穿梭,正在对农田实施平整、改造,工人们忙着清理沟渠塘堰……
“趁着天气好,有16台机械设备投入到土地平整、运土回田建设中。”正在施工现场指挥的汨罗市罗江镇天井村党总支书记胡志伟说,“有的田是‘高岸田’,干旱时容易缺水,有的又是‘冷浸田’,泥脚太深不便于机械耕作,都需要进行比较大的建设改造。”
“村民们看到附近1500亩农田的初步改造效果后,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都很支持,主动提出把接下来5年的流转费投入到此次建设中,希望进一步扩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胡志伟说。
除新建外,各地还在推进已建高标准农田的改造提升,解决设施不配套、工程老化、工程建设标准低等问题。
7日上午,在江西省南昌县幽兰镇东联村1100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现场,村民齐上阵,有的平整地垄,有的清运积土……去年秋收一结束,东联村立即启动了第三批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一轮的重点是改造提升,提高灌溉设施和田间道路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持久性。
不远处,三台压路机正缓缓驶来,大压路机平整道路中间,两台小压路机分别压实两侧。“这是我们村第一条砂石机耕道,比前两年修的机耕道更结实,各种农机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会陷进泥巴里。”东联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涂相勇说。
生态保护贯始终
眼下,山东省博兴县吕艺镇高标准农田里也是一派繁忙,灌溉沟渠维护、水土取样检测等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天气回暖,小麦逐渐进入春灌时期。“往年,小麦春灌主要靠地下水,农户灌溉用的输水带跨过路面伸入农田。现在,通过高标准农田的泵站计量系统建设,不仅提升了灌溉效率,对农田的生态环境保护也起到很大作用。”吕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郑立全说。
在河南省汤阴县,为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当地运用卷盘式、平移式等节水灌溉模式,建设“双水源一系统”,形成快进快出排水体系。
“我们坚持‘节水优先’,采取以地表水为主、地表水和地下水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农田灌溉用水,同时建设‘一路两沟’,充分利用地表水形成水循环,长期补充地下水。”汤阴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文清说。
除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第一步“平整土地”开始,绿色发展理念就贯穿始终。
“为最大程度减少对农作物正常生长的影响,挖掘高处的基本农田时需做到‘原土回归’。”江西省南昌县幽兰镇农业农村办副主任袁小刚介绍说,“位高的农田土壤结构包括耕作层、犁底层,我们在土地平整过程中进行耕作层剥离回填,以有效保护耕地质量。”
管护守好“丰收田”
三分建,七分管。记者发现,各地明确责任、落实主体,在提高高标准农田管护水平上下足了功夫。
连日来,江西省石城县龙岗乡龙岗村的“田管家”赖尧海又忙碌起来,每天巡查村里高标准农田的机耕道、水沟等设施是否破损。在石城县,像赖尧海这样的“田管家”巡查人员有135人。
为管护好高标准农田,石城县出台农田基础设施建后管护暂行办法,保障充足经费,配强管理人员,强化技术支持。同时,依托“田管家”智慧监管平台,探索巡护分离管护模式,每村安排一名巡查人员,发现问题及时拍照定位并发送管护平台。
无独有偶,湖南一些地方也实行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建后管护责任制,在各项目村成立专业管护队伍,固定管护人员,落实专人负责,按照管护工作职责和管护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工程进行查看和维护。
山东省博兴县吕艺镇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安装了监测设备,可以实时采集和监测田间环境数据,农户用手机就能查看农田的苗情、病虫害、土壤等信息。“以前,农户自己到地里才能知道庄稼的长势和病虫害等情况,现在用手机App就能及时看到,为农户提供了充足的应对时间。”吕艺镇农业办主任耿同景说。
在黑龙江垦区进行的水田格田改造中,为使改造后的地块更平整,卫星平地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北大荒集团洪河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总经理陈宏民说:“采取卫星平地技术进行作业,可以保证每个格田田面高低差控制在2.5厘米左右,地面更平整,能使水肥分布更均匀。”
“高标准”带来“高质量”,相信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马荃镇新店村村民王水安正盘算着比去年多流转100亩地耕种,“高标准农田建好后,种粮更有信心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