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过年 向风向冷向极寒 气象站的青春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最近,黑龙江迎来了一轮寒潮天气,气象部门提前发布了寒潮预警,这背后离不开气象站的数据监测。《新春走基层》,总台记者走进哈尔滨国家气象基本站,我们一起看看气象工作者是如何日复一日坚守在岗位,观测“天公”心情的。

过年  向风向冷向极寒 气象站的青春

晚上7时15分,室外气温降至零下27摄氏度,气象观测员孟祥龙听到放球口令后,将带有传感器的氢气球放飞到空中。

过年  向风向冷向极寒 气象站的青春

黑龙江全省一共有4个高空和地面相结合的国家基本气象站,其中,哈尔滨国家基本气象站的探空观测次数最多,别的站每天只放两次氢气球,这个站每天要放三次,除了晚上7时15分、清晨7时15分外,多了一次凌晨1时15分的放飞任务。一年365天,也就意味着多了365次,且放飞时间必须分秒不差。

过年  向风向冷向极寒 气象站的青春

从氢气球升空开始,观测员就要在电脑前持续关注雷达跟踪的情况,确保顺利接收气球上传感器的数据,测定3万米以下高空的湿度、风向、气压等气象数据。观测员将数据采集、整理后上传到中国气象局。

过年  向风向冷向极寒 气象站的青春

除了探空观测,气象站的另一个主要工作就是地面观测,通过各种仪器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记录降水量、冻土深度等各类气象数据。这天晚上,地面监测的风力数据突然显示为零,孟祥龙和同事田雨佳准备到室外的风塔上去看看。

风塔高10.5米,人活动的空间非常狭小,孟祥龙的身材不合适,只能让又瘦又灵活的田雨佳爬上去。漆黑空旷的观测场风声呼啸,只有这处光在向上攀爬。

过年  向风向冷向极寒 气象站的青春

天亮了,我们终于看清了这座位于哈尔滨呼兰区的小楼。冬日里的观测站显得寂静肃穆,大大小小的观测设备在广阔的雪地中并不起眼,但它们却与观测员的工作生活密不可分。

过年  向风向冷向极寒 气象站的青春

现在气象观测越发智能化、精细化,对观测员们的要求更高,4个人就不够用了。比如,过去按照探空观测和地面观测划分,现在却要两种观测都得会。以他们站为例,探空观测和地面观测有30多个项目的数据传输,每分钟都在更新,上传相关资料,如果一小时有60个数据,30个观测项目就是1800个数据,且地面观测是24小时不间断作业的。

过年  向风向冷向极寒 气象站的青春

2022年,站里陆续来了四位新同事,虽然他们都是气象相关专业毕业的,但现实和理论的差距还是给了他们当头一棒。最大的挑战就是凌晨的放球工作。

过年  向风向冷向极寒 气象站的青春

这个春节,站里从过去的4个人团圆变成了8个人,一大早,他们就开始忙活起来,包饺子、挂灯笼、贴福字。

相关阅读:
春晚走向海外 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 张帅止步澳网16强,中国军团本届澳网单打全部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