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1月19日电(记者薛钦峰)寒冬腊月,东北黑土地上不少农民已进入“猫冬”时节,准备迎接春节。而在许多水稻加工企业,工人们还在紧张忙碌着,在春节前赶订单。
在全国产粮大县吉林省公主岭市,金凯乐米业有限公司车间里机器轰鸣,水稻经过脱壳、打磨等多道工序被加工成大米,整个加工车间里泛着阵阵米香。“现在是新米上市的高峰期,我们正抓紧生产,保障客户需求。”公司负责人张圆凯说。
吉林省地处世界黄金水稻带,适宜的气候条件和肥沃的土壤造就了良好生长环境,盛产优质大米。在吉林众多乡村,水稻已成为特色和优势农产品,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现在,越来越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通过合作经营,做强大米产业,增收致富。
金凯乐米业有限公司在公主岭市南崴子街道大泉眼村拥有1000多亩种植基地。依靠辽河水系的灌溉和有机种植标准,这家企业的有机大米被选入“吉林大米”公用品牌。这两年,企业与中国邮政的“邮乐购”线上销售平台合作,使大米销量不仅大幅增加,还卖出了好价钱。“通过合作,销售快、销量大,还带动不少农民合作社增加销量。”张圆凯说。
近年来,吉林省不少水稻主产区的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制定统一种植标准,建立优质水稻种植基地,扩大生产规模,拓展销售渠道,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共同体,抱团推进大米全产业链发展。
松原市地处松嫩平原腹地,是吉林水稻主产区。这几年,随着查干湖的名气越来越大,当地整合域内大米加工类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组建“查干湖大米产业联盟”,实现水稻种植、加工、大米销售一体化发展,不断做大“查干湖大米”品牌。“我们跟企业签订了销售订单,按照统一的种植标准,只管把地种好,不再担心销路和价格。”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种稻大户褚春宝说。
松原只是吉林省做强“吉林大米”品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吉林省针对大米企业“小、散、弱”的特点,出台了严于国家标准的“吉林大米”地方标准,打造“吉林大米”公用品牌,组建了“吉林大米”产业联盟。联盟内粮食生产、加工企业以品牌为纽带,合力推动产业发展,梅河大米、延边大米、柳河大米、榆树大米等地标性品牌走向市场。
如今,“吉林大米”每年的中高端产品销量达21亿斤,全省水稻加工业产值达260亿元。
(本文来自于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