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春走基层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老吴书记“忙年”

新华社南京1月17日电题:“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老吴书记“忙年”

新华社记者刘巍巍

“水管都包好没?寒潮来啦!”“冬肥上足了吗?这场雪过后,又是丰收年!”“门前卫生要跟上,可不能拖村里后腿!”……腊月二十四,一场初雪让古城苏州的气温降到冰点以下。早上7点半,苏州高新区通安镇树山村党总支书记吴雪春如常出现在村头,开始一天的忙碌。

1969年出生的吴雪春是土生土长的树山村人,2003年进入村委工作,一干就是20年。在他的带领下,树山村发展特色农业、兴办乡村旅游,从过去的穷苦村蝶变为“姑苏城外世外桃源”,入选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

吴雪春是个急性子,做事风风火火。他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村民们都说,不管周末还是节假日,总能在村里看到吴书记奔忙的身影。

村里年味渐浓,农家小院中摆放着大大小小的腌肉缸,屋檐下挂着一串串腊肉、香肠、咸鸡……8点半,吴雪春步入6组22号沈根兴家。“老沈,这香肠灌得不错!身体还好吗,年货备齐了吗,梨树修剪好了吧?”吴雪春细细询问。

76岁的沈根兴身体硬朗、声音洪亮,“放心吧,身体好着呢,枝条赶在寒潮前就修剪好了,冬肥也特意加了料。”说着,老沈摘下晾在院子里的自制腊肉,非让吴雪春带几块回去不可。吴雪春连连婉拒。“多亏了小春,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沈根兴说。

树山村坐落在两山环抱之中,全村1700多人,人均不足6分地。2000年以前,村民们靠种植水稻为生,只能填饱肚子。后来,吴雪春顶住压力,带领大家种植翠冠梨,大幅提高了经济效益。尝到种梨的甜头后,树山村又发挥山地优势,将出产的杨梅、云泉茶与翠冠梨打包营销,打响“树山三宝”品牌。

沈根兴一家三代五口,种植翠冠梨200多棵,茶叶、杨梅各20多亩。2022年,沈家仅农产品销售收入就达20多万元。吴雪春告诉记者,如今村里农副产品年销售额稳定在6000万元左右,村集体收入超过12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5.5万元。

依托“树山三宝”,树山村旅游产业日渐红火,集聚了70多个农家乐、民宿,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

游客多了,停车难了。上午10点,空气中又多了几分清冷味道,吴雪春匆匆赶回办公室,拨通交警队的电话。“又来麻烦你们,老样子,兴贤路两边辅路春节假期要开放临时停车……我们一定组织好,确保游客有序停放车辆,不影响交通……”放下电话,吴雪春长舒一口气,“这样算下来春节假期能腾出1500到1600个车位,应该周转得过来。”他说,“别人过年是休息,我们过年像打仗。”

午后,阳光穿透云层,村庄中有了融融暖意,一些人家挂起的红灯笼格外亮眼。吴雪春走进“览山·悦境”民宿,老板娘曹莉莉正往屋里搬蝴蝶兰。“快过年了,你们又要忙起来了,我来看看准备得怎么样了。”吴雪春一边说话,一边帮曹莉莉搬花盆。“正准备着呢,刚去花卉市场买的蝴蝶兰,给店里添点热闹气儿。”曹莉莉说。

树山村媳妇曹莉莉过去从事跨境电商工作,2020年她与丈夫重新装修自家老房、经营民宿。“览山·悦境”位于山脚下,昔日破旧的农房如今变身花园别墅,几位住客坐在窗边,晒太阳、品茶、欣赏山景。

曹莉莉家的民宿共8间客房,除接待散客住宿、餐饮外,还可提供会议、团建、轰趴等服务。淡季月营业额可达五六万元,旺季月营业额超10万元。吴雪春叮嘱说,一定要精心准备食材、布草,营造出乡村年味,让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树山村有300多亩竹林,这是吴雪春“扫村”的必经之地。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竹子始终昂首向上。他说:“我要像竹子一样,以不变的热情和务实的行动继续前行。”

下午5点半,暮色渐浓,炊烟袅袅升起,吴雪春回到办公室开始谋划明年的工作。树山村基础设施多建于2013年前后,历经10年,多有破损、落后之处。吴雪春告诉记者,新的一年,村里计划投入500万元升级改造基础设施。“前期我们已经摸过底,哪些地方需要改造,哪些地方需要修缮……趁年前这几天,再把方案落实落细,确保年后能马上开工,光阴不等人!”

图纸、报表、预算方案……傍晚7点,吴雪春和同事们依然在讨论。天空如墨,村委会的灯光令人备感温暖。“忙,心里却甜滋滋的。”他说,树山村的发展,就像当初种梨一样,是一个尊重规律、用心耕耘的过程。“虽然年过半百,我仍将努力带领全村走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优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赢的发展之路。”

相关阅读:
北京春节期间将开展促消费活动千余项,各类消费券累计超2亿元 新华全媒+丨特写:夜行180余公里 为铁轨“探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