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发布丨最高法:民法典颁布实施以来共审结一审物权纠纷案件65万件、合同纠纷案件2027万件

中国发布丨最高法:民法典颁布实施以来共审结一审物权纠纷案件65万件、合同纠纷案件2027万件

中国网1月12日讯(记者张艳玲)记者从最高人民法院1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民法典颁布实施以来至2022年11月30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一审物权纠纷案件65万件、合同纠纷案件2027万件、人格权纠纷案件33万件、知识产权与竞争纠纷案件92万件、环境资源类案件31万件。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标志性立法成果。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刘贵祥介绍,民法典颁布以来,人民法院全力推进民法典的贯彻实施,专门成立民法典贯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担任组长。

人民法院及时完善相关民事司法解释,确保与民法典及有关法律规定和精神保持一致,统一民事法律适用标准;加强涉及财产权保护、人格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民事审判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民法典颁布后,最高人民法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20年5月28日有效的全部591件司法解释进行逐一清理,废止116件,修改111件。制定民法典时间效力解释、担保制度解释、总则编解释、人脸识别解释、生态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解释等共计19件司法解释。“这对人民法院统一裁判尺度,确保民法典正确适用起到了应有作用,在社会层面也发挥了厘清法律适用争议问题、稳定社会预期的积极作用。”刘贵祥说。

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汇聚的全国案件文书数据进行的检索统计显示,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适用民法典英烈保护条款的一审裁判文书数量达679件,居住权为772件,好意同乘为2478件,人民群众对民法典的新期待新要求得到满足。

2022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第一批13件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引起了强烈反响。2023年1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又发布了第二批16件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旨在更好地指引人民法院统一正确实施民法典,始终强调明辨是非、惩恶扬善、定分止争,对“和稀泥”的做法坚决说不。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万明表示,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更好地发挥司法案例的价值引领和行为导向作用,通过“小案件”讲述“大道理”,以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的裁判指引人民群众学习民法典、信赖民法典、运用民法典。

本批案例强调在家庭生活中弘扬优良家风,在社会交往中鼓励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在经济活动中遵循诚信原则、维护契约精神,就坚持什么、倡导什么、反对什么、抵制什么旗帜鲜明地亮明了法律立场和司法态度。这批案例涵盖了人身权、财产权中的不同权利类型,涉及婚姻家庭生活、经济交往的不同领域,既体现了民法典对权利保护的全面性,更是人民法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依法保障人民权益的生动实践。

把中国民法典贯彻好、施行好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唯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使中国民法典在世界法治文明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刘贵祥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将做好贯彻实施民法典的各项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扎实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关阅读:
国家粮储局:2023年要全力做好保供稳价,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驻韩大使回应中国公民入境韩国遭受不公正待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