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自1月8日起,中国正式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这次对防疫政策的动态调整,引起国际舆论广泛关注,一起来看看。
俄新社:科学防疫符合实际情况
文章指出,中国正式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是综合考虑了当前国内外疫情的实际情况,对防疫政策做出的积极调整。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密切监测病毒变异情况,加快人群疫苗接种,增加医疗物资供应,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和疫情防控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并有效协调疫情控制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日本《中文导报》:因时因势优化政策
文章指出,中国对待防疫的态度始终是因时因势、循序渐进的。随着人们对疾病和病原体的认识普遍加深,人群免疫水平逐渐建立以及抵抗力的增强,适时调整防控政策是恰当的、科学的、合理的。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动态调整不是完全放任不管,而是更加科学精准地把相关资源放到最重要的防控任务和救治任务上来。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建立在科学评估之上
正式调整为“乙类乙管”标志着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中国调整疫情防控措施是建立在对病毒变异和疫情形势的科学评估之上,符合自身国情。目前中国疫情形势整体可控,生产生活正在逐步恢复正常。随着疫情形势的不断好转,中国经济将出现反弹,为全球经济复苏作出贡献。
俄罗斯《今日俄罗斯》:稳步迈向防疫新常态
在中国,疫情整体情况相较三年前已经有了很大不同,民众对新冠病毒的认知和自我保护的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当前,民众依然保持着佩戴口罩、注意卫生、避免不必要接触等良好习惯,因此更宽松的政策并不意味着放松被感染的警惕。中国正稳步迈向防疫新常态,接下来的重点放在保护老年人、提高人群免疫水平等工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