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个人防护怎么做?

本报1月5日讯(记者曾昭娴)目前正处于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之后,个人要如何做好卫生防护,怎样正确佩戴口罩?近日,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科科长王明昌提出相关建议。

王明昌建议,要注意个人防护,讲究卫生,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遵守咳嗽礼仪,居家和工作场所定时开窗通风,做好日常卫生清洁,必要的时候对重点场所和频繁接触的部位进行定期消毒。

“在生活方式方面,要坚持规律作息、锻炼身体、戒烟限酒、膳食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注意保暖,保持健康心态。”王明昌表示,有外出或返乡计划的人员,要准备好充足的口罩、免洗手消毒剂等防护物资,途中要全程规范佩戴口罩,随时注意做好手卫生等个人防护措施。

那么,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呢?王明昌介绍,佩戴时确保口罩覆盖口鼻和下巴,并压实鼻夹。口罩未遮住鼻子、戴在下巴处、未贴合面部、戴双层口罩等都是不正确的佩戴方式。2岁以下婴幼儿一般不宜长时间佩戴口罩,避免引起窒息。同时,佩戴时要注意卫生,佩戴前、脱除后应做好手部卫生。

此外,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及时更换,累计佩戴时间不宜超过8个小时,如需重复使用的口罩,应在使用后悬挂于清洁、干燥的通风处,乘坐跨地区公共交通工具或医院等环境使用过的口罩不建议重复使用。“建议随身携带备用口罩,口罩可存放在原包装袋中,如非独立包装可存放在一次性使用食品袋中,并确保其不变形。”王明昌建议,如佩戴口罩感觉胸闷、气短等不适时,应立即前往空旷通风处摘除口罩。家庭可存留少量医用防护口罩备用,废弃口罩应归为其他垃圾进行处理。

相关阅读:
海南科技馆项目主体钢结构完成封顶 春运美兰机场预计运送旅客25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