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撂荒地变“致富园” “家门口”增就业路

儒林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杨伟帮助村民吴坤育将刚刚运回来的荔枝苗搬到地里。本报记者苏弼坤摄

“这是我们种植的冬蕉林,去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添了7万元的收入。”近日,在琼山区云龙镇儒林村委会福禄村附近的香蕉林,儒林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杨伟看着眼前一串串青青的香蕉向记者介绍说,预计这片香蕉林在今年春节后上市,将为村集体增加13万元的收入。

□本报记者赵汶特约记者许晶亮

撂荒地成产业培育沃土

“这片香蕉林以前是撂荒地。”杨伟介绍,2019年他到儒林村驻村时,看到村里有很多撂荒地无人管理,十分心疼,“当时村里经济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近千亩撂荒坡地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也没有村集体经济。”

经过深入调查,杨伟萌生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想法。经与村“两委”干部沟通,儒林村成立了海口儒林曲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发展种养产业。

西瓜、辣椒、百香果、香蕉、香芋……从2020年以来,杨伟带动村民积极探索不同种植产业,最终确定了辣椒、香芋套种、香蕉种植等产业。

“最初,我们试种了5亩西瓜,后来又试种了百香果。”杨伟介绍,2022年,在原有的44亩香蕉种植基础上,依托合作社带动村民开垦了60余亩撂荒地,种起了辣椒和香芋。如今,辣椒即将摘果销售,而地里的香芋苗也已经长大。“如今撂荒地成了培育产业的沃土,我们种植的香蕉预计将为村集体经济增加13万元的收益。”杨伟看着眼前的香蕉,满怀期待地说。

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获益

村里的撂荒地变成了成片的香蕉林、辣椒地,给了儒林村村民极大鼓舞。村民们纷纷行动起来,有的积极开垦自家荒地,以500元一亩的租金流转土地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有的到种植基地工作,还有的选择回乡创业。

“我身体有残疾,以前都是打零工,收入不稳定。后来有了村集体经济,我就在合作社工作,负责管理农作物。”刚从辣椒地里除草回到家的村民陈元昌介绍,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有了村集体经济后,他日常负责管理农作物生长、除草等工作,月工资在2300元至3000元之间。在果蔬收获的季节,还负责在村里找临时工摘果、打包,临时工的日工资为120元以上,“作为村民,看到撂荒地得到了利用,我们还靠着村集体经济有了稳定收入,现在干劲特别足!”陈元昌说。

近日,村民吴坤育又种下了100株荔枝苗。这也是他2020年返乡创业以来的第三次扩种。吴坤育介绍,回乡后他依托自家原有的荒地,开垦种植了辣椒和茄子。杨伟得知他发展种植产业后,主动帮他接通了田地里的水电,还为他铺设了灌溉水管。在杨伟的帮助下,吴坤育如今种植规模达到了20亩,种植有荔枝、辣椒、茄子,“现在干劲十足,种植的面积不断扩大,日子也越过越好。”

相关阅读:
《癸卯年》特种邮票海口开售 海口累计建设职工服务阵地46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