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首破3000万标箱

昨日上午,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最新数据:经初步统计,截至2022年12月31日,深圳港集装箱累计吞吐量达到3003.56万标箱,同比增长4.39%,首次突破3000万标箱大关,创历史新高。

这是继上海、新加坡、宁波舟山港之后,全球第四个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0万标箱的港口,标志着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十年位居全球前四。

深圳港取得如此好成绩,是市委、市政府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以及深圳港航人团结拼搏的成果。记者了解到,深圳多措并举拓展国际航线,资助企业共渡难关。一方面积极协调解决港区外约36万平方米配套堆场用地,保障船公司空箱外堆场用地,提升深圳港低危险性危险货物堆存能力,为深圳港带来约超过20万集装箱吞吐量。另一方面通过充实引航队伍,优化引航队伍人员年龄梯队结构,并增设、优化引航员集中居住点,满足应急调配需求;2022年6月1日起实现深港引航互认和引航合作,大幅提升进出深圳港东部港区的船舶通航效率,减少航运和港口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强深圳港的综合竞争力。2022年,深圳港增开国际班轮航线4条,累计国际班轮航线达295条。

此外,深圳还制定保障深港跨境运输资助方案及港航行业消杀补贴方案,对深港跨境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的物流费用进行补贴,为企业减负约2700万元,有效保障供港物资运输,促进深圳外贸出口发展。

深圳港去年推进“水水中转”“海铁联运”组合拳,大力发展深港跨境水路运输。2022年深圳港新增11个组合港,累计开通26个组合港,水水中转完成735万标箱,同比增长2%。2022年深圳港新增6个内陆港,累计挂牌运营13个内陆港,共有30条海铁联运班列,海铁联运完成约23万标箱,同比增长3%。同时,按照省、市部署要求,紧急协调港口、航运企业开通“深港跨境水路运输快线”,全力保障深港跨境运输,自2022年2月19日开通至今,深港跨境水路运输累计完成集装箱运输144.62万标箱,运输货物688.92万吨。

2022年深圳港在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上全面加速。其中,盐田港区东作业区一期工程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大铲湾二期集装箱码头工程建设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小漠国际物流港完成对外开放验收,将打造成湾区具有优势的整车进出口口岸;宝安综合港区投入运营,以散杂货运输为主,包含少量集装箱运输,为后方物流园提供货物海上运输功能。积极开展船舶保税燃油加注工作,并于2022年11月22日在盐田港区完成首单加注,共有4家企业取得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油经营资质,完成加注保税燃料油25.2万吨,销售额总计13.6亿元。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研究所所长王国文表示,此次深圳港突破3000万这样一个整数关口,背后的意义非凡。“这说明深圳的腹地经济非常有韧性,在外部不确定性和疫情冲击之下,深圳外贸依然保证稳定增长的势头,进一步夯实深圳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航运枢纽的地位。”

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首破3000万标箱

“大湾区组合港”去年新增12条航线

近日,诚祥398号驳船在佛山市顺德区北滘港码头装载着美的报关有限公司申报的空调机、电烤箱、微波炉、洗碗机等家用电器,在办结海关通关手续后,以“大湾区组合港”模式通过内河驳运至蛇口码头,随后在蛇口港装船发往印度、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等海外国家和地区。

据海关统计,2022年“大湾区组合港”模式进展迅猛、动能强劲,全年共新增12条航线,累计开行线路达27条,覆盖大湾区近90%城市,进出口吞吐量达21.4万标箱,同比增长131.5%,形成更加高效便捷的湾区海上物流大通道,为大湾区港口群协同高效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蓬勃动力。

据了解,“大湾区组合港”这一创新改革项目获得如此突出的成绩的一大原因,正是顺应区域物流发展的现状及企业的诉求,在此模式下,港口可以更加灵活地调配资源,大幅提高码头场地和集装箱周转效率,码头的堆存压力得到有效缓解,相当于码头堆场实现了物理上的扩展,货物在湾区各码头间全天候水路调拨,无缝衔接江海物流。

深圳海关口岸监管处运输工具及物流监控科科长邓小鹏表示,组合港项目在海关监管上实现资源互补,不同直属关区之间协同监管联系配合机制的推进,使得部分通关、查验手续在场地及人力更为充足的支线港海关办理,形成错位监管格局,实现了有效监管和高效服务的有机结合。目前,“大湾区组合港”模式充分发挥以深圳港为核心的水运“一盘棋”效应,有效促进深圳枢纽港国际航运资源和珠三角沿江港口腹地制造业货源深度整合,推动大湾区港口资源整合互补和要素合理分配,提升大湾区港口群整体竞争力。

该项目2022年8月获得广东自贸试验区2021年最佳制度创新案例,已被列入国家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项目和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复制推广项目。深圳海关将进一步拓展组合港模式覆盖港口范围,提升应用组合港模式的进出口货物量,让更多企业享受到通关便利。

“湾区号”中欧班列新年首发

2023年1月1日,满载喇叭音响、液晶显示器、热熔胶等货物的“湾区号”中欧班列从深圳平湖物流中心鸣笛启程,开始了新一年的高速运行。据悉,该趟班列共搭载100个标准集装箱,共计559吨,将从二连浩特口岸出境,途经蒙古等国,16天左右抵达万里外的俄罗斯沃尔西诺。

据悉,“湾区号”中欧班列担负着互联互通的使命,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参与全球开放合作,保障“一带一路”倡议落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全球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湾区号”中欧班列以“跑得快、时效稳、通关快、服务优”的品牌优势成为国际物流供应链的“稳定剂”、大湾区产业资源整合的“加速阀”,不断推动促成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将“湾区制造”源源不断地送往欧洲各国。

两年多来,“湾区号”中欧班列在开行数量、发运货物总量和货值上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以其枢纽的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能力为深圳及周边城市企业对外贸易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服务,为区域经济的开放和发展提供动能。深圳海关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探索智慧监管新模式及“多业态集拼+组合仓”的区域通关便利化举措,助推更多货物通过“湾区号”中欧班列进出口。

平盐铁路改造工程先开段启动建设

平盐铁路承担着重要的海铁联运功能,是对外港口连接腹地的大通道。记者从市轨道办获悉,近日,平盐铁路改造工程先开段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对于优化运输结构、降低碳排放、提升港口竞争力、破解“港城矛盾”具有重大意义。

平盐铁路改造工程线路起于广深铁路平湖南站,经龙岗、盐田至盐田港中港区站,长约19.7公里,设东港区支线,长约4.2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全线设平湖南站、中港区站、东港区站3座车站。远期海铁联运量约360万标箱/年,占盐田港吞吐量的20%,其中平湖南内陆港约120万标箱/年。项目总投资约72.09亿元,建设工期4年。

平盐铁路改造工程先开段为全线控制性工程,横岗隧道安良斜井、盐田斜井、东港区支线隧道三个节点,总投资约2.81亿元。其中,安良斜井工程位于龙岗区,为盾构始发及矿山法隧道提供施工工作面,斜井全长约775米。盐田斜井工程位于盐田区,为矿山法隧道提供施工工作面,运营期作为检修口,斜井全长约226米。东港区支线隧道工程从北山线路所出岔,衔接东港区站,隧道全长2210米。

相关阅读:
新华全媒+丨春运返乡 酒精消毒喷剂可以带上高铁吗? 专家释疑:短期内XBB.1.5毒株不会引发大规模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