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每经
“哪里可以买到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近日,有些老百姓把丙种球蛋白当成新冠的救命药疯狂抢购,多个城市出现“求购丙种球蛋白”热,导致这一药物的需求量激增。日常一瓶球蛋白的进货价约300多元,但目前个别市场终端销售价可高达上千元,甚至有达到1700元一瓶的。
据极目新闻2023年1月1日报道,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副主任药师付伟、主管药师李梦和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严丽呼吁,丙种球蛋白属于血液制品,使用不当会带来不少的副作用,且该药无法像退烧药那样扩大产能,在供不应求的特殊时期,应严格控制使用,将它留给真正有需求的患者。
原本出厂价300多元,有些地区被炒至上千元
公开资料显示,丙种球蛋白又叫免疫球蛋白,治疗中应用的注射用丙种球蛋白(也称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是从健康人群的血浆中提取制备而成的。作为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一般用来治疗原发性免疫球蛋白G缺乏症、继发性免疫球蛋白G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值得注意的是,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并非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不是新冠患者特异性治疗药物。
据第一财经报道,一位曾经代理过球蛋白的渠道商对记者表示,球蛋白可以起到增强免疫作用,该产品在发达国家应用较普遍。但在新冠疫情出现之前,该产品在中国的使用率并不高,主要是市场教育不足。鉴于中国使用率不高,一些进口球蛋白在中国的销售价一度出现倒挂情况,即价格低于在发达国家销售价的。不过,近期以来,随着奥密克戎感染人数增加,球蛋白随之“出圈”,市场的认知度大大提高。
“原本球蛋白全国三分之一的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广东,尤其是广东的潮汕地区。作为被政策严格管制的药品,日常出厂价300多元一瓶,药店零售价在450元左右。近期在一些地区,该药品被爆炒至上千元,除了跟疫情带来的需求量大增有关外,一些渠道商也在囤积炒作,尤其是近半个月以来,市场囤积的现象有抬头趋势,这种囤货一定程度也加剧了市场供应紧张。另外,在囤积过程中,一些渠道商也会层层加价,一层可能加价50%后再进行转让。”上述渠道商对记者透露称。
“目前国内可以生产球蛋白的企业并不少,球蛋白主要的生产原料是血浆,虽然血浆产量每年都在增长,但增加的量仍有限。因为疫情原因,球蛋白市场需求大增,但对于企业而言,短期内要扩产并不容易,因为除了受制于原料供应紧张外,该产品生产难度也颇大。”有球蛋白生产企业人士对记者表示。
在治疗新冠中,球蛋白可以发挥的作用,到底多大?“球蛋白用于被动增强人体免疫,在感染后期免疫力低下合并各种感染的人群使用,其他人并没有必使用,也没有预防作用。”有感染科专家对记者表示。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爆红!临床药师回应
据长江日报2023年1月1日报道,“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并非COVID-19免疫球蛋白,无需盲目抢购,更不能滥用。”1月1日,针对近日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遭到抢购的现象,武汉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临床药师、副主任药师邓体瑛做出健康提醒。
邓体瑛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提到的针对新冠感染的免疫球蛋白,具体名称为“COVID-19免疫球蛋白”,而非普通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COVID-19免疫球蛋白是专门的新冠免疫球蛋白,里面含有大量抗新冠的抗体。市面上普通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一般用于严重的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患者、病毒性肝炎的密切接触者、免疫力低下且病重的老年患者、新生儿败血症等,在其他治疗的基础之上,有时需要将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暂时性提高机体免疫力。
基于大家的既往认知,认为此药能提升免疫力,用了总比不用好。“现阶段普通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在新冠治疗存在一定程度的滥用,目前也尚无确切证据表明其对新冠有预防或治疗作用。”邓体瑛说。
图片来源:摄图网-401491749
邓体瑛表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属于一种外来异体蛋白,盲目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制品进入人体内,有时反而会干扰自身抗体的形成,导致自身免疫力难以建立。作为血液制品,人免疫球蛋白在输注过程中还很容易出现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适应证之一是重症感染,多用于ICU病房。该类产品是平时就比较紧缺的药。”因此,邓体瑛呼吁广大市民:普通人不要抱着囤药的心理去抢购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将药品留给更对症的、有需要的患者。
据极目新闻报道,武汉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许涛向记者介绍,对健康人和轻症患者而言,没有必要使用该药。首先,它是血液制品,要避免滥用。其次,“丙球”的效果是有时效性的,是用于存在免疫缺陷的危重症病人的关键时期,而且即使是使用,也需要根据病人的体重和病情计算用量,不能随意注射。对健康的普通人而言,希望通过使用该药达到增强免疫力的效果是不现实的,甚至有可能对自身的免疫造成干扰。临床上也有许多患者使用后并没有对病情有明显的改善。
许涛提醒,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勿滥用。同时,“丙球”不是保健品,若是没有特殊疾病无需抢购,建议将其留给更需要的病人。
责任编辑:祝加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