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12月27日电题:黑土地上的“兴农”新画卷
新华社记者黄腾、孙晓宇
近年来,我国农业大省黑龙江通过良种良法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展增收渠道,打造自有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黑土地上,一幅“兴农”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良种配良法筑牢农业强国之基
在黑龙江省望奎县莲花镇宽四村,说起今年的收成,村民王立军脸上挂着微笑。“今年种上了高产新品种,差的地块大豆亩产都能达到400斤。”
今年春天,宽四村利用县里的项目资金,添置了400多万元的大型农机具。王立军说,原来小型播种机,播种间距不匀,经常漏种,现在的新播种机比较先进,发生漏种马上自动报警。
莲花镇党委副书记佟欣说,田间管理更精细,这也是增收的重要原因。“今年宽四村的大豆叶面肥施了好几次,以前农民就不重视这一点。”
近年来黑龙江各地不断改进良种良法,提高粮食产量,提升粮食质量。
“我种的380亩水稻今年产量净增12000斤,米质也比去年好很多。”在北大荒集团军川农场有限公司,种植户张守虎边算账边说,自己是数字农业的受益者。往年夏天,稻田里有虫害,一旦发现就已成规模,最终影响收益。今年军川农场有限公司应用远程拍照式虫情测报灯,少了虫害困扰,张守虎所种的稻谷米质大大提升。
军川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科技服务中心技术员孔令志说,今年稻田管理期间,军川农场有限公司利用远程拍照式虫情测报灯,结合专业化统防统治,为种植户减少损失190余万元。
振兴谋产业不断拓宽增收渠道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黑龙江各地结合自身农业资源禀赋发展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位于黑龙江省海伦市的黑龙江中强食品有限公司,流水线上,一粒粒大豆经过加工、检验和包装,变成一箱箱豆浆粉,装车后运往全国各地。
这家公司展示台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豆浆饮品。打开一盒豆浆,醇厚的豆香迎面扑来。“我们有两条生产线,每年加工大豆38000吨。”公司运营经理尤雨说,海伦市大豆产量大、品质好,生产出的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今年公司与农民签订了5万亩种植订单,高于市场价收购。
近年来,海伦市利用大豆资源禀赋,不断拓展大豆加工产业链,为念好“大豆经”做足了功课。海伦市大豆年产量超过35万吨,年贸易量达100万吨,大豆产业总产值已超过20亿元,目前拥有大豆经营业户近200家。
白雪皑皑,大地静谧。走进黑龙江省拜泉县大众乡勤俭村新建的电商直播项目车间,却是一派热闹景象。
“厂子就在家门口,包黏豆包,一天挣100多元。”勤俭村55岁的村民邱琴高兴地说。邱琴所说的厂子,是拜泉县2022年新建的一个村级电商项目,像她一样,有20名妇女在这里务工。
勤俭村这一电商项目配有电商直播间,年可生产加工销售黏豆包、土豆干、豆角丝、黄瓜片等干菜产品5万斤。这些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年带动脱贫户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打造绿色品牌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落雪宰鸡杀大鹅,东北民间素有这样的说法。初雪后不久,在黑龙江省明水县,军蕊溜达鸡产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只只新杀好的白条鸡被整齐摆放在操作台上。企业负责人桑庆军说,今年他在黑龙江7处养殖基地共养了30多万只鸡,预计全年净利润能达到1200万元。
“消费者认为‘军蕊’品牌代表着绿色、健康,他们认可了,我才把价格定在了每只128元。”桑庆军说,本地普通肉鸡,每只只能卖二三十元。
“所有的鸡都是在草原上放养的,只喂些玉米,不喂工业饲料。”桑庆军说,这样养出的鸡肉质更紧实,味道更鲜美,“产品非常受欢迎”。
在今年的秋收中,北大荒集团红星农场有限公司的有机大豆迎来丰收。今年红星农场有限公司种植有机大豆12644亩,与一般大豆不同的是,有机大豆的种植全程不使用化学农药,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采用机械化除草,免于施用除草剂,田间管理也更加精细。
红星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总经理张红亮说,这些大豆种植全程严格按照有机模式要求进行,为北大荒亲民有机食品有限公司订单供应了3000余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