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市120急救热线呼叫量激增。截图来自新京报我们视频
据新京报报道,记者12月10日从北京急救中心了解到,自本次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市120调度指挥中心日均呼叫量持续增长,12月9日24小时120电话呼入量31863次,达到常态化呼入量6倍以上,其中咨询、重复拨打占比超七成。
事实上,不仅是北京,各地随意拨打120的现象在过去就时有存在,导致急救车“空跑”也不少见。但在当前形势下,120遭遇如此大规模的非急救咨询与重复拨打,仍然值得警惕与重视。
当前形势下,急救电话呼入量增加6倍以上,意味着咨询疫情等额外呼入占绝大多数,急救呼叫几乎变成了疫情热线。倘若这种现象不迅速加以改变,120急救系统将大受影响,甚至可能陷入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加剧当前非常时期的医疗失序。
其实,居民拨打120的情绪,并非不能理解,这是一种内心焦虑的体现。有症状是不是就“阳了”?自测抗原阳性是否需要核酸检测加以佐证?居家隔离具体该怎么办?这些现实困扰,都可能成为居民拨打120的理由。
更何况,有些疑虑还直接与120有关。比如,根据相关指引,患者或家属通过自驾车和呼叫120急救车就近前往医疗机构救治,是居家隔离患者转运的两个主要方式。当居民判断不清转运标准,以及无私家车或不愿意自驾转运时,就很容易想到120。
但从现实情况看,120急救热线因疫情导致呼叫激增,很有可能将其他危重患者置于危险的境地。因为,短时间内大量与紧急施救无关的电话打入,势必导致正常急救呼入被淹没其中,危重者的呼叫声更难被听见。
尤其是,患者所面临的处境越危重,就越难以准确表达,在此背景下,就越需要接线员静心接听、果断处置,有时甚至会通过电话指导现场施救。如若大量的非急救电话涌入,则很容易导致接线员疲于应对,难以静下心来,及时提供更专业的急救服务。
尽管因为每个人的身体免疫力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状况也各有不同,但当前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毒力明显减轻,感染者大多症状轻微,甚至是无症状,也属基本事实。
这也意味着,当前很多拨打120的居民,并非因病情危重寻求急救服务,而不过是想通过120答疑解惑,为自己解除焦虑。但这种做法实际上未能“对症下药”,无论从个人需要还是公共利益角度,都不应该通过拨打120来排泄焦虑。
其实,《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新型冠状病毒阳性感染者社区健康管理专家指引》等文件,内容已经十分丰富,对个人和家庭的指导性也很强。无论日常预防,还是居家康复,都能在这些权威指引中获得清晰而科学的帮助。
因此,对于已经感染奥密克戎或自感不适的居民来说,首先要做的是放松心情、从容应对,而无需惊慌失措、过度焦虑。此外,防疫新形势下,基层的宣传应更加亲民有效,社区健康管理也应及时送服务到家。事先让民众吃上定心丸,盲目拨打120、不当挤占医疗资源的现象就会明显减少。
针对当前形势,除了日常的健康咨询服务热线,北京等地还及时开通了新冠疫情线上医生咨询平台以及心理辅导等方面的热线电话。通过这些热线来寻求帮助,将120等有限的院前急救资源留给更需要的患者,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也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日常医疗与急救资源不受挤兑,让我们的防疫工作善始善终。
撰稿/秋实(医务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