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8日,北京海淀黄庄,一老年人拿着清单在购买应对新冠的相关药品。新京报记者浦峰摄
这两天,一些地方医院发热门诊排长龙现象引发了社会关注。12月7日,疫情防控“新十条”落地,伴随着相关措施的进一步优化,部分医院发热门诊也人满为患。发热门诊是新冠疫情防控“第一哨”,医院的战疫第一线正经受着新一轮考验。
不仅发热门诊大排长龙,社区医院咨询热线、心理援助热线等,也处于应接不暇状态。比如,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共有近40名专业的心理卫生健康工作者,近期他们每天都要接听100多通咨询电话,平均通话时长在40至60分钟。可以看出,防疫措施优化背景下,及时跟进相关服务的必要性;也由此反映出,当前社会上弥漫着些许焦虑情绪有待纾解。
对于防疫新形势下所面临的一些不确定性,人们有些焦虑甚至是恐慌情绪,这完全可以理解。尤其当居民自测抗原阳性时,难免希望通过更具权威性的核酸检测,确认自己是否真的“阳了”。而在社会面核酸采样点大幅减少的现实情况下,很多人就会挤向医院发热门诊,进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医疗挤兑。
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疫情新形势。只要居民认真阅读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以及部分地方,如北京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阳性感染者社区健康管理专家指引(第一版)》等文件,就完全可做到心里有底、处事不惊。
按照文件指引,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也包括核酸阳性或抗原阳性者及其同住人员,均可申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自测抗原阳性者没有必要再经过核酸检测进一步确认。相反,都挤到医院再做一次核酸检测,不仅占用了防疫和医疗资源,更增加了交叉感染风险。
针对当前的居家隔离治疗等防疫需要,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已经十分全面。从信息管理、健康评估、宣传告知、健康管理、转诊指导、结案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服务链条,感染者完全可以按照这些指引寻求相应的帮助。
▲2022年11月30日,北京西城区广外街道白菜湾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工作人员,为社区居家老人提供送餐服务。新京报记者王嘉宁摄
尤其值得强调的是,个人要勇敢地走出疫情心理阴影,消除恐慌情绪。现阶段流行的奥密克戎,传染性虽强,但毒力已大不如前,重症率等指标甚至明显低于流感病毒。这一点已经获得多方数据验证,理应成为基本共识。
从另一个角度看,发热门诊等医院战疫第一线、基层医疗机构的健康管理服务等,也的确面临新的挑战。相关指南和指引内容十分丰富,但居民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如何做好居家隔离等防疫政策和知识的宣传普及,是摆在基层医务工作者以及社区等基层组织面前的新命题。
可以说,随着相关措施的不断优化,疫情防控进入收尾阶段,但居家隔离治疗等基层健康管理服务才刚刚起步。这就需要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等基层组织,及时调整、优化工作方式与内容,在如何为居民居家隔离治疗做好服务,以及提供心理辅助与转诊服务、防疫新形势的宣传等方面多下功夫,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等脆弱人群,要尽快拿出工作方案。
居民对于防疫新形势有所担心,跟风囤积药品、发热门诊大排长龙等现象,或许都是疫情防控的必经阶段性过程。但假如这个过程持续太久,就容易出现一些新的乱象。缩短这个过程,既需要基层防疫人员慎终如始地做好防疫收尾工作,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通力配合,按照规划好的防疫路径、遵从科学指引,共同迈好通向胜利终点的最后几步。
撰稿/罗志华(医务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