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网络)
本应端上餐桌的蔬菜,咋全毁在地里?
最近,山东曹县农民“卖芹菜难”的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土地被犁平,近10万斤蔬菜被毁。无独有偶,河南汝州蔬菜大镇纸坊镇,2万多亩蔬菜滞销:已长高的小葱倒伏下去,成熟过头的包菜变了形,卖不出去的菠菜、奶油白菜只能铲掉。
菜农很无奈:“菜卖不出去,没有客商收,只好把它毁了。”
秋冬时节,蔬菜紧俏,怎么会烂在地里卖不出去?有农民反映,外地来县里拉菜的车,需提前3天报备,报备、审批手续繁琐;本地货车出去送菜,回来一律隔离7天;有的商贩想去村里收购蔬菜,跟村镇都沟通好了,却在多地被卡着下不了高速;还有的地方货车司机排长队查核酸,一旦核酸过期就要重采重排。有网友说,蔬菜想离县,“难于上青天”。
蔬菜有市场没“出路”,结果地头价一跌再跌,城里菜价却因供应不足蹭蹭上涨。北京新发地市场数据显示,10月底至11月初,一些蔬菜地头价跌至几毛甚至几分钱,而城市蔬菜价格周环比上涨9.03%。
近期,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部分地区扩散蔓延加快、反弹风险加大,这时更需要全力保供。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毛细血管,物流畅通是保供的重要环节,对打赢抗疫攻坚战意义重大。一些地方借防疫之名随意关停交通基础设施、过度管控货车通行、封路堵路,说到底,是地方本位主义在作怪,是压力下的畏责自保,与中央精神背道而驰。
中央明确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高效统筹”“最大程度”“最大限度”,这些措辞无一不凸显工作难度很大,但工作难度大更需要我们动脑子、想办法,绝不能成了不作为、乱作为的借口。
可以说,大多数地方都在严格执行中央政策,但仍有些地方为图省事,加码了之。比如不顾实际,只下清零死命令,却不给基层充足资源,一出事就对基层严厉问责,实则为自己卸责。习惯当政策“二传手”,中央防疫政策的落实停留在会上、纸上,难题都推给基层自个儿解决。这种“只问责不担责”的作风,只能助长基层的潦草敷衍或层层加码。而一些基层干部习惯了对普通百姓示强摆威风,刚性执行所谓“上级规定”,无视“常识”和“常情”,破坏干群关系,干扰防疫大局。
菜烂在地里,表面看是物流梗阻,本质是治理效能的问题,反映出一些地方在防疫考核、政策上情下达等方面还有很多梗阻。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上级和基层实现良性互动,上级要给下级把关兜底,和基层一起破解难题,基层干部应被适度赋权、合理免责,有了上级支持,基层干事才会少点负担。
防疫是一场大考,统筹兼顾尤为重要。据岛妹了解,河南已经专门出台10条措施助农卖菜,多措并举帮助菜农对接销路,还推出“一车一证一线路,有效期内车辆可以多次往返”做法;曹县也表示,正结合本县情况,调整防疫措施,全力畅通物流。岛妹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直面难题,各自担起责任,才是真正的实事求是。
文/云歌
来源/“侠客岛”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