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让“走读式”谈话成为办案突破口

我参加纪检监察工作已有6年。回首这些年办理的案件,我的感悟是,看似不起眼的“走读式”谈话,却很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2017年之前,纪委办案还没有“走读式”谈话这个概念,案件的谈话场所不固定,时间也无限制。2017年提出开展“走读式”谈话后,在暂时还没有规范审批程序、制作安全预案和使用范围时,我和同事们也只是在立案后对审查调查对象简单地走完谈话程序,等对象出了办案场所就不再跟进。回想起来,当时的办案人员对谈话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认识严重不足。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之后,“走读式”谈话适用对象和审批程序进一步完善,要求在初核过程中的核实性谈话环节、立案审查调查过程中的谈话讯问询问环节,必须采用“走读式”谈话,做到“一人一审批,一人一档案”。

起初,我仍是对“走读式”谈话不以为然,直到2019年,我通过“走读式”谈话突破某城区法院法官违纪违法案件查办的“瓶颈”,这才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当时,为了获取更多线索,我和办案的同事在谈话室对审查对象进行“轮番轰炸”。可是,无论我们怎么给他做思想工作,与他谈政策、讲出路、摆事实、讲证据,他始终“守口如瓶”。几轮下来,我们都成了泄气的皮球。

“在谈话室这个严肃场所给审查对象进行思想解压效果不佳,我们可以尝试在接送途中这一较为轻松的环境对其展开心理疏导,拉近距离,打开心结。”一位同事在我们研究案情时提出建议。

于是,我和同事在接送审查对象途中开始尝试,有的放矢,找其关心的话题“拉家常”,很快打开了对方的“话匣子”。我们立马趁热打铁,把政策融入聊天内容,逐渐消除对方抵触情绪。不久后,审查对象就在谈话中交代了自己的问题。

“万万没想到,在接送审查对象间隙开展‘走读式’谈话,真能实现案件突破!”我常常对同事提起这段经历。

多次实践并获得成效后,我对开展“走读式”谈话更加重视,在每次谈话前认真了解谈话对象任职经历、家庭状况、性格特点、身体状况等情况,注重用心诠释纪法中的温情,推动“走读式”谈话“走心式”开展。

同时,我将安全办案贯穿“走读式”谈话全过程,对审查调查对象每个细节都认真研究,结合实际制定严密的安全预案,确保突发情况能第一时间处置。

2020年,我在查阅某局财务科副科长李某相关材料时,发现李某两年前有哮喘就诊记录。于是特别在安全预案中,对该情况提出预防措施,经医生评估后开展谈话。谈话中,李某突然呼吸急促,剧烈咳嗽并伴随胸闷、气短,脸色紫绀……我立即联系医生现场急救,同时第一时间向领导汇报情况。

“亏得你事前准备充分,突发情况处置及时恰当,才未发生安全事故!”事后,案管室负责同志对我说,这名审查对象感受到我和同事们的关心,非常感动,很快就交代了问题。

截至目前,我认真落实“走读式”谈话要求,开展谈话200余人次,顺利办结案件50余件。

回顾这些年,我看到了“走读式”谈话的变化,这虽然只是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一个侧面,但是“走读式”谈话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逐步完善,已成为案件办理的重要安全保障和实现案件突破的有效方式。(桂林市纪委监委驻市委统战部纪检监察组)

相关阅读:
  • 纪检监察机关紧盯重点环节 跟进监督保障粮食安全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现有农业机械够不够用?有没有安排专业人员指导?种粮补贴落实到位了吗?”近日,湖北省孝昌县花西乡纪委专项督导组工作人员走进该乡湾湖 2024-06-29
  • 各地开展向省属高校派驻纪检监察组试点 擦亮探头强化从严治校

    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对突出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作出部署,强调要指导各省区市纪委监委开展向省属高校和国有企业派驻纪检监察组试 2024-06-27
  • 5月,甘肃21人被查……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2024年5月,甘肃省纪检监察机关公开发布信息,21人接受审查调查或监察调查,分别如下:5月6日,嘉峪关市自然资源局财务中心会计孙红霞接受纪律审查 2024-06-26
  • 深化国企领域正风肃纪反腐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纪检监察机关要牢牢把握专责监督的政治属性,实现对国有企业重点领域和重要岗位的有效监督,以有力监督持续推 2024-06-26
  • 综合施策提升基层监督质效

    监督是纪委监委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山东省巨野县纪委监委聚焦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精准发力、持续发力,不断在完善监督体系、提升监督效能上下功夫, 2024-06-26
  • 坚持问题导向守牢案件质量生命线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案件质量是执纪执法工作的“生命线”,集中体现着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要求,加强监督执纪执法 2024-06-26
让人生航船行稳致远 江苏南通:“筑巢引凤”推进人才长三角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