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香港特约记者杨伟民余枫]如果在香港街头散步,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些“餐馆”:店员在外面摆上几大盘种类不同的菜样,一眼看上去仿佛食堂盒饭一样,但却比普通盒饭要丰富不少——有鸡腿、扇贝,甚至还有一大块龙虾。这些盒饭低则三四十港元一份,高则有上百的“高级版”。这种被香港年轻人称为“两餸饭”的街头盒饭,多年来都是许多上班族、打工人的回忆。
从字面上来看,“餸(sòng)”在粤语里是“下饭菜”的意思,两餸饭顾名思义就是“两菜一饭”。早年间,就有内地网民好奇地讨论过,“为何香港警匪电影里的黑帮大佬总喜欢吃盒饭?”有一种说法认为,它起源于学生食堂的“颓饭”。2003年“非典”之后,两餸饭一度在香港流行;这两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令它再次复兴。这主要因疫情期间一些餐饮店铺歇业,而比起一般餐厅的外卖,许多香港人认为两餸饭更有“家”的味道。
资料图
在餐厅林立的西湾河太安楼地下,一家饭店的两餸饭卖35港元、三餸饭55港元,有20款菜样任选,半小时就有30多人光顾。有香港网民10月曾称,观塘一家食肆售卖的外卖三餸饭只需19港元,而中学生更只需16港元。近来,两餸饭也推出“豪华版”。炮台山一家鸡煲店兼营两餸盒饭,33港元可以品尝“高级商务盒饭”;如果想吃得好,再加20多港元,就可以吃到高级海鲜,如龙虾、扇贝、松叶蟹等。11月初台风过香港,但这家店外依然排起长龙,至傍晚不散。
两餸饭风靡香港后,有网民不仅建立网页、分享“吃货”心得,甚至还悉心制作“两餸饭地图”。脸书上就有一个名为“香港两餸饭关注组”的主页,上面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初,全港已有445家这类店铺,数量还在持续上升。市民们通过这些途径交流全港各区的两餸饭情报,不少人发帖、上传照片,十分投入,截至目前已有9.5万人关注该主页。该主页在介绍中开玩笑称,两餸饭是“贫友恩物”,富贵时就要变成“三餸”。
美国《纽约时报》曾针对香港两餸饭现象称,购买两餸饭的客户需求高涨,这种商业模式对餐厅老板来说很罕见。研究香港饮食文化的香港树仁大学教授陈蒨说,网民的热情凸显了这些餐食在疫情期间新的重要性,对这种已经成为“公益”的食品表达了赞赏。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称,两餸饭饭店兴起,一些被饭店解雇的厨师为谋生计创业开设小型两餸饭店,成为疫情下饮食新潮流。
随着疫情缓解,两餸饭是否将退潮?香港社会对此的看法不一。有港媒称,西方经济学有很多有趣的指数,比如高跟鞋指数、汉堡包指数,数据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环境状况。也许未来香港可以开创一个“两餸饭指数”,衡量香港的经济状况。一些评论认为,经济状况转好之后,两餸饭餐馆门口的大长队也将慢慢缩短。不过也有香港市民认为,两餸饭并不完全反映经济状况,它本身已经是一种当地的社会文化,是一种“街边家常饮食”。在香港居住的王女士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即使是在疫情之前,她也会经常去购买两餸饭吃,“我们把它当成伙食改善,这些店的菜,很多是大餐厅的外卖里反而没有的,买回去在公寓吃,就好像在吃家里的饭一样”。
责任编辑:祝加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