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八桂古代清官廉吏丨梁雍:忧国忧民名宦

梁雍,明朝柳城人,历任广通、宜城、耒阳知县,为官正直、清廉,深受百姓爱戴,获赞“名宦”,是明朝时期士大夫阶层忧国忧民的杰出代表。

梁雍家境殷实,自幼饱读诗书,聪颖异常且读书过目不忘,少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更是深植于心。

《柳州府志》记载:“梁雍,柳城人,领万历壬午乡荐。历任广通、宜城、耒阳令,皆有政声。”

公元1582年(明万历十年),梁雍赴桂林参加广西布政司壬午科秋闱高中举人,且名列前茅。这一年,大明朝灾情事故多发,政局不稳,淮扬海岸发生海啸、杭州卫所军队争饷哗变、地方饥荒、洪水暴发等一系列的天灾人祸,中央朝廷还发生了重要的核心人事变动。当年六月,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内阁首辅、太师张居正突然去世,年轻的万历皇帝朱翊钧从此开始亲政。此时朝廷极需新锐,最快捷的办法就是从新科进士或举人中选拔。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壬午科举人梁雍被选中出任广通县令,官轶七品,由此进入仕途。

广通县(今云南省楚雄州境内)是一个以汉人为主、彝人为数众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当地民族纠纷不断,颇难教化,致使历任知县颇感头痛。梁雍到任后,便服深入少数民族村寨,了解各民族风情,注意和揖各民族民风民俗,受到百姓的拥护,使广通县成为善治之区。广通任满,梁雍调任宜城知县。

湖北宜城县自古为鱼米之乡,盛产稻谷、小麦、棉花、芝麻和药材,当时贪官污吏横征暴敛,在赋税征收中巧立名目中饱私囊,搞得民怨沸腾。梁雍一到任,就深入民间查访百姓疾苦,为改善民生革新利弊,严格执行“一条鞭法”,惩治贪官,打击豪强,杜绝摊派私增税赋、财物,有违约者一律绳之以法。随着清丈田亩工作的完成和“一条鞭法”的推行,宜城县很快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梁雍任满离开时,百姓依依不舍,“宜城名宦”是宜城百姓对他的赞誉。

梁雍调任湖南耒阳县令时,已快到垂暮之年,但他仍坚持操守,深得耒阳人的爱戴和尊敬。耒阳县令任满后,梁雍“乞休归”,罢官回乡。

公元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百年一遇的干旱、洪涝、低温以及与其直接相关的大饥荒等相继发生。广西南宁、柳州、庆远等府发生旱灾,赤地千里,禾稻无收,米价腾贵,饿殍遍野,惨不忍睹。梁雍慷慨地把自家大部分资金拿出来,买粮食赈济饥民。不久,柳城出现瘟疫,很多人染病,梁雍又办药坊制药,分给各家各户,救活无数民众。

梁雍一生历官三十余载,清廉职守,安民厚生,可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深得履职地百姓的爱戴。在家乡,多行善举,爱国爱民,柳城百姓请祀“乡贤祠”来表彰他的功德。(柳城县纪委监委整理)

新闻发布会 五常市扎实有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桂林:“室组地”联动监督 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