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窗口”到“心口”

自从负责来宾市纪委监委派驻市政府办纪检监察组的工作以来,我都会和市政务服务中心负责处理“窗口”服务投诉工作的蓝强,定期到市政务大厅的“办不成事”窗口进行巡查。

与政务服务工作打了10多年交道的蓝强,算是一个“老政务”。

听蓝强说,以前在村里做村官时,村民到乡镇的七站八所办事,多头找人,等待审批时间长,经常是来回跑几趟。有些图省事的村民,经常熬一锅玉米粥带在身上,被戏称为外出办事的“标配”。

有一次,他到乡政府开完会,看到一位大娘办完事后要连夜走路回村,担心大娘的安全,便一口气踩了2个小时的单车送大娘回到村里。大娘感动得不知如何报答,便要杀仅有的那只老母鸡,吓得他骑上单车“落荒而逃”。

听我的前任组长们说过,他们那时候到市政务服务中心专门的办公室挂牌坐班,受理和处置政务服务“窗口”的投诉。刚开始的时候,投诉特别多,既有工作作风的事,也有政策制度不健全的事。

2012年以来,全市所有乡镇实现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老百姓办事方便了不少。后又通过持续开展政务服务“窗口”作风监督整治,老百姓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走夜路”的情况得到根本扭转。

但是由于受到审批权限、政策规定等因素的影响,有些时候仍需要到县里的政务服务中心办事,村民们不舍得在县城花钱吃碗粉,依然带锅玉米粥在身上。

好在党的十九大以来,“放管服”让政务服务变得更加地便民利民惠民。特别是“一枚印章”管出了“加速度”,“一个窗口”监督出“兜底办”,让政务服务愈加贴心暖心,老百姓拍手称赞。

2021年,全市乡镇普及“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群众办事只需找一个窗口,避免了进多门、找多人、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

2022年,我们纪委监委机关和市政务服务部门又联手推动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全覆盖设立“办不成事”监督投诉专窗,并在乡镇、村屯便民服务中心公布专窗的监督投诉电话,重点解决工作流程和机制上的疑难杂症,以及窗口作风不严不实及腐败问题。今年以来,全市“办不成事”监督投诉专窗受理61件,办结61件。

这十年,从“七站八所”到“一个大厅”,从“多头盖章”到“一枚印章”,从“跑乡跑县”到“足不出乡”“足不出村”,从“办不成事”到“窗口兜底办”,从“窗口”到“心口”,逐渐暖了老百姓的心。(来宾市纪委监委)

相关阅读:
揪出“躲猫猫”的违规电费 北京新增本土感染者44例 详情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