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二十大报告解读 报告提长江十年禁渔,专家:禁渔是长期规划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6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二十大作报告。报告第十部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提到: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

从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10年禁渔全面启动。“禁渔”并不是只是保护鱼,在生态修复和物种资源方面,它关系到可持续发展。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危起伟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把‘长江十年禁渔’提到二十大的报告中,是站在国家战略层面,告诉大家还需要坚持把这件事做好。”

禁捕退捕后,长江鱼类资源显著恢复

为了落实长江大保护,农业农村部统筹部署设立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2017-2021)。近日,该项调查成果公开发布。

2017年-2021年鱼类资源调查结果显示,鲤、鲫、鲢、黄颡鱼、短颌鲚、鲇、蛇鮈、草鱼、光泽黄颡鱼、䱗、鳜、铜鱼、翘嘴鲌、鳊、鳙为流域性优势种,渔获重量占比达到50%,数量占比达到45%。从长江鱼类资源历史变迁来看,定居性鱼类比例处于持续增加趋势。

长江十年禁渔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农业农村部系统“十四五”时期中心任务的六个“关键词”之一。

今年年初,农业农村部长江禁捕退捕工作专班印发通知,对2022年长江禁渔系列专项执法行动进行部署。该专项执法行动聚焦长江流域非法捕捞风险隐患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类型和重点对象,主要针对省际交界水域监管还有空白、高科技偷捕现象时有发生、生产性垂钓较为频发多发等非法捕捞新情况新变化新动向。

危起伟说,从目前的考察迹象来看,比如江豚、在洞庭湖流域监测到的刀鲚,还有在长江湖口江段监测到的鳤等,出现的频率确实要比以前鱼少时的阶段更高了。

长江全面禁捕退捕是长江水生生态系统保护的生态工程,更是渔民产业转型生存条件改善的民生工程。

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是长江十年禁渔的根本和基础。公开数据显示,去年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以来,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扎实推进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沿江10省市16.45万需转产就业的退捕渔民实现应帮尽帮,符合参保条件的22.18万退捕渔民实现应保尽保,为长江十年禁渔第一年起好步、开好局、管得住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年禁渔结束后,需根据评估结果考虑是否再禁

“10年只是一个段落。十年禁渔结束后,需不需要再继续禁渔,这要根据相关的评估结果来做规划,或许有一部分水域还需要继续禁(渔)。”危起伟告诉记者。

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2017-2021)显示,鄱阳湖2005年以来江豚的种群数量保持较为稳定,平均457头,但会随着季节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变动,变动范围 316头-657头。洞庭湖2017年调查估算种群数量约110头,近几年调查显示目击率有一定上升,科考人员表示,这提示种群可能有所恢复。

此外,当前四大家鱼青、草、鲢、鳙的年产卵总量仅相当于上世纪60年代的3.9%、80年代的24.9%,早期资源量严重衰退。近年采取了生态调度、增殖放流等措施,四大家鱼的早期资源量有所恢复,但总体的资源量仍较低。

通常情况下,四大家鱼等鱼类需要生长4年才能繁殖,连续禁渔10年,它们将有2至3个世代的繁衍,种群数量才能显著增加。

目前,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还不到2年。“禁渔近两年后,至于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整体的状况好到了什么程度,目前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定论。长江‘生病’也不是一天就能好转的,它不是一个小系统,而是个复杂的大系统。”危起伟说。

但他也表示,为了让长江十年禁渔成为共识,为了早日恢复原来的长江生态,很多人都在努力。

新京报记者张建林

相关阅读:
中共二十大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雄心 二十大报告解读 我国老龄工作有何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