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八集 同一片热土

来源:央视网

他们是来自港澳台的年轻人。伴着故乡的风、故乡的云,融入故乡的热土。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同是一家亲。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同一个梦想,他们的追梦人生与国家的豪情万丈紧紧连在一起。

在追逐梦想的路途中,有人穿山越岭而去,有人跨越江海而来。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八集 同一片热土

转眼间,这已是台湾青年林智远来到福建的第七个年头。

林智远(中国台湾):这是我们的书记,(我)在村里面最好的朋友,(认识)七年了,七年吧,2015年到现在,对啊,七年。

林智远,1989年出生于台湾嘉义。26岁的时候,他跨越海峡,来到了祖国大陆距离台湾岛最近的地方——福建平潭。

一次偶然的机会,林智远邂逅了北港村,一个位于平潭岛东北部,极为偏僻的小渔村。

林智远(中国台湾):那时候知道我们是从台湾来的,隔壁的老奶奶特别特别地热情,然后也邀请我们到她家做客。下雨的时候,煮了一碗热腾腾的海鲜面给我们吃。他们会很亲切地欢迎每一个从台湾过来的人,这份额外的亲切感,我觉得是我们在这里落地生根,在这里创业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元素。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八集 同一片热土

林智远(中国台湾):这整个岛都是石头啊,冬暖夏凉。这里的石头房冬暖夏凉。人家说光长石头不长草,就是讲平潭岛。其实石头是平潭岛的文化。

在北港村,林智远见到了成群连片的石头厝,它们结实、牢固、不惧风雨,饱经沧桑却有一种坚韧的美丽。

林智远(中国台湾):我们那时候来的时候,(房子)基本上都空着,不太有人住的。人其实非常少的,大多都是老人,年轻一代都外出工作了,就很典型的一个“空心村”的状态。

为了改变现状,当地政府和村民决定探索乡村旅游发展之路,而林智远的到来,恰逢其时。

初见亲切,再见欢喜。古旧的房子和淳朴的村庄,在林智远看来,有着无穷的魅力。2016年,林智远在北港村租下了几栋空置的石头厝,正式踏上了他在大陆的创业旅途。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八集 同一片热土

那一年,北港村有了第一间咖啡屋、第一家民宿和第一个文创空间。

如今,这些会唱歌的石头,已经成为平潭北港的名片。这个过去冷静寂寥的小渔村,也变成了“网红”打卡景点。旅游收入从6年前的零,增长为年均2000多万元。

而曾经空置多年的石头厝,也被改成了餐馆、商铺和民宿。那些离开家乡的年轻人,回来了。

林智远(中国台湾):让年轻人回到乡村来发展,而且乡村也让年轻人觉得在这里有空间,有舞台,有机会。老一辈的至少他在七十岁、八十岁的时候,可以含饴弄孙,这其实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吗?

从寂静到沸腾,北港村的变化让林智远和伙伴们心潮激荡。他们从这个小村庄身上,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光明前景,同时也看到了自身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

2018年10月,福建省建立起以“乡建乡创”为主题的两岸合作机制,发布多项惠台措施,鼓励和帮助台湾文创团队落地创业,共享历史发展机遇。

以平潭为起点,林智远和伙伴们开始走进更多村庄。然而,去过的地方越多,他心中涌动的情感就越发复杂。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八集 同一片热土

林智远(中国台湾):你会发现,不管走到哪个乡镇、哪个村落,都会有跟台湾有故事的情节。就是,这个村跟台湾有这么密切的联系,这个村的文化原来跟台湾是那么亲近的。原来在台湾看到的这件事情,在福建也发生。你会发现两岸的文化就是这么一家。

明明是未曾到过的地方,却有着故乡般熟悉的感受。来自台湾的青年在福建的乡村里,拾捡着光阴的碎片,在不断地追问与拼凑中,历史的脉络在眼前清晰起来。

乡关何处?在人生的前26年,林智远不曾考虑过这个问题。他对自己的定义,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台湾青年。偶尔在清明节祭扫的时候,看到先祖的墓碑上依稀刻有“平和”二字。

林智远(中国台湾):我来大陆之后才知道原来“平和”就是在漳州,漳州有个平和县。然后看到我们自己的家庙上面,除了平和之外又看到一个“龙峰头”,龙峰头是一个地名。因缘际会之后找到这个地方,我们就回到了自己的祖籍地去看看,去看一下。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八集 同一片热土

林智远(中国台湾):其实一代一代慢慢追回去之后,你会发现,其实大家真的就是一家人。而且这个一家人是你在族谱上感受得到,你在语言上是听得到的,眼睛是看得到的。就是这个圆好像被补齐了,那也许可能慢慢地找,慢慢地追寻之后,你会发现更大的同心圆。

林智远(中国台湾):以前以为只有台湾这样吃,我一直(到)回到漳州了之后,才发现原来漳州也是这么吃的。原来叫台湾味,其实不是台湾味,是家乡味……

曾经,他以为自己只是个外来的旅人;而现在,他明白自己却是个回乡的游子。在寻找与发现之中,乡愁这件事情,变得鲜明而具体起来。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八集 同一片热土

林智远(中国台湾):应该说,这个乡愁,它是一代人,一个历史脉络的乡愁。很多东西你是必须要去找到的,而且乡愁这件事情找到的过程,是很多事情取代不了的。

走进古老的建筑,仿佛穿越千百年的光阴,听见过去与现在的对话。

当那些缺失的线索、历史的消音、被回避的往事,都以重逢的姿态再次遇见,这一切,就不能只是擦肩。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选择将足迹印在福建的乡野。从平潭到平和,从厦门到泉州,从湄洲岛到武夷山,如今,已有近百支台湾建筑师和文创团队、300多名台湾乡建乡创人才,为福建两百余个村庄和社区提供旅游规划、设计创意等服务。

从台湾,到大陆。七年光阴荏苒。最初,是谋求个人发展;后来,是寻访家族记忆。而林智远们明白,我们这一代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共同努力。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八集 同一片热土

林智远(中国台湾):那我们的梦想是希望能够把乡村打造好之外,其实希望透过福建的乡村,传达更多属于两岸的故事。那将这种故事形成一个连接点,能够让更多人尤其是台湾的朋友知道,隔着海峡的这一块土地上,也有属于我们的故事。

在青春的征程中,我们与历史相遇,在未来重逢。

很多时候,梦想的萌芽是一个偶然性事件。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八集 同一片热土

2014年,三位香港青年因为一次课外活动,接触了“鱼菜共生”这个生态循环农业生产的概念。从此,一个关于农业种植的梦想悄然发芽。

“鱼菜共生”,就是让养鱼的肥水流入蔬菜种植区,鱼粪中的养分作为蔬菜的肥料被吸收,而经过蔬菜根系净化后的水又流回鱼池。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

谭慧敏(中国香港):一开始我们在香港,还在梁立锋的大学里面去做试验。但是后来我们的试验越做越深入的时候,发觉那个地方就是不够了。

香港,寸土寸金,鲜少农业种植,蔬菜和粮食主要依赖进口。这样一片土地,难以承载三个年轻人关于新型农业的梦想。

罗伟特(中国香港):当时我们就想,可能要到内地去寻找一下这样的机遇。

彼时,在距离香港200公里外的广东省江门市,有人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八集 同一片热土

近年来,为鼓励港澳居民来到内地发展,各地相继出台了多项惠港澳政策措施。而被三位香港青年的创业热情和勇气打动,江门市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为他们提供了场地,以供开展“鱼菜共生”的科研试验和项目孵化。

罗伟特(中国香港):特别地适合,它有温室大棚,它有实验室,有农业的设备。它提供了一个场地来让我们成长。

2016年夏天,三个香港年轻人踏上这片土地,开始了他们探索新型农业模式的艰难征程。

谭慧敏(中国香港):里面的所有设备都是我们自己买材料,然后三个人一起搭起来的。

梁立锋(中国香港):基本什么活儿都做过,我们接电线、接水管、(搅)拌过水泥。

谭慧敏(中国香港):上网学,搭错了就重新来。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八集 同一片热土

探索设计出一套科学可行的“鱼菜共生”系统并实现蔬菜量产,是这三个香港年轻人给自己定下的目标。

罗伟特(中国香港):一开始我们的想法就是在江门把菜种了,然后卖回香港。

谭慧敏(中国香港):菜还没种出来的时候,我们就定下这个目标。

然而,从兴趣到创业,从科研试验到产业落地,这其中的困难,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想象。

谭慧敏(中国香港):一棵菜都没有种出来,种子也不发芽。鱼苗买回来之后,第二天就死了。

梁立锋(中国香港):整个试验的进度完全没有方向,就是失败得太多了。然后我们三个也在生活上面遇到一些困难。

罗伟特(中国香港):我妈妈带着我的姨妈来过一次,来接我,就说今天就得跟我们走。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八集 同一片热土

资金短缺、作物歉收、试验屡屡失败、家人不能理解……科研路上的艰难困苦没能阻挡年轻人前进的脚步。三个人互相鼓励,四处请教农业领域专家和当地菜农,慢慢地,试验逐渐有了起色。

谭慧敏(中国香港):从零到我们真正种出来第一棵像样的蔬菜,用了一年的时间。

梁立锋(中国香港):我们在过程中有很多的困难,但是会看到对方的成长,会看到我们(离)设定的那个目标走得越来越近的那个感觉,是每一天都有很深的一个体会。

梦想的萌芽或许是偶然的;但追寻梦想之路,却注定要历经无数必然——必然会失望,必然会失败,必然要一次次地推倒再重来。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八集 同一片热土

梁立锋(中国香港):把我们整个大棚都全部吹垮了,我们在里面一年半的试验系统,我们的数据全部都没了,夷为平地。当时这个感觉真的很绝望。

这场罕见的台风将一切重置归零。而站在选择的路口,是坚持,还是放弃?

罗伟特(中国香港):一边跑一边说,可以的,行的,还没有到不行的时候,或者会告诉自己不是不可能的,我经常会跑着跑着步就,对,这不是不可能的,不是做不到的。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八集 同一片热土

罗伟特(中国香港):当时我们就把自己比喻成一个熨斗吧,就是你用心里的热忱,前面再多不平的东西,我们就给它烫过去,要硬着头皮上。哪怕最后可能这次创业不成功,但是我们累积了很多经验,其实这本身就是我们一开始想出来闯、想出来试的一个初衷。

终于,被汗水和泪水浸润过的时间给了这三位香港年轻人一个最好的答案。

2017年台风过后,重建温室大棚反而加快了技术的更新迭代。他们在成千上万次失败中总结经验,攻克多项技术难关。

罗伟特(中国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成长,它提供了一个很友善、很包容的环境给我们,鼓励我们去把天马行空的想法实践。所以我觉得自己个人的成长和祖国的发展还有时代的背景是分不开的。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八集 同一片热土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而也是在这一年,三个香港年轻人终于实现了对自己的承诺——从基础科研到产业落地,他们建成了6200平方米的“鱼菜共生”循环农业植物工厂,蔬菜年产量可达300吨。

罗伟特(中国香港):当我们拿到了供港澳的蔬菜生产基地的资质以后,我们就开始逐渐地卖菜到香港了。

梁立锋(中国香港):对我来说,在香港成长,回到内地创业种菜,又将我们的菜卖到香港,这是一个很神圣的事情。我会给大家说,我是一个新型农民,靠的是我们用数据去支撑,靠的是我们用科技的方法种我们的菜,靠的是我们用大型的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方式去生产。

罗伟特(中国香港):大湾区给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资源和舞台。比如说我们在江门做前期的研究和试验,但是我们产业化要落地,要扩建,要拿到投资,我们就回到了香港,拿到了天使轮的投资。

谭慧敏(中国香港):我们把这些优势给结合起来,就能够发生一个互补关系,1加1就大于2了。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八集 同一片热土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在开平市赤坎镇已经完成了500亩土地的流转。一个大型的“鱼菜共生”露地蔬菜种植基地即将亮相。

罗伟特(中国香港):我们逐渐地有了企业,然后我们开始卖菜,甚至是终于开始第一次纳税,那个时候其实心里特别地自豪,就觉得原来城市的这些建设、发展、道路,所有东西有我的一份贡献了。

从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走到美丽淳朴的广袤田野,这几位香港年轻人,在青春的征程中,他们看见了更好的自己,和更大的世界。

这十年,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和姿态奔跑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国家鼓励和支持港澳台青年,把握时代发展机遇,投身民族复兴伟业。来自澳门的年轻创业者陈振杰也是其中一员。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八集 同一片热土

陈振杰(中国澳门):港澳创业者要勇于来到内地去创业。拥抱整个中国的大的市场,大产业方向去创业,会最有机会成功。在科技大产业上,其实会有很强的信心。

创业之初,陈振杰和伙伴们选择了人工智能领域。2015年,他们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将自己的科技公司从澳门搬到了深圳。

陈振杰(中国澳门):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技术就是以前人眼做的工作,怎么样让机器能够一样去做。比如说大家最近可能都会很关注的像电动车入电梯的监测,其实电动车很容易电池会着火,会爆炸,那其实以前是没有监管手段的,但我们现在结合一个摄像头,一旦有电动车被监测到进电梯了,我就不让你上了。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八集 同一片热土

机器通过充分学习,开始理解特定场景的意义。它们充当了人的眼睛和大脑,学会观察与思考,然后帮助人们提高效率,改变生活。

陈振杰(中国澳门):现在其实我们就是通过大量的样本去教人工智能,它学会了之后,它就能够7乘24小时不间断地去分析,尽快地(让)我们去进行整改。

陈振杰的公司,从一个最初三人的学生创业团队,成长为拥有三百多名员工,在全国八个城市设有研发中心及下属机构的科技企业,为三千多家政企单位提供服务。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八集 同一片热土

陈振杰(中国澳门):在这么好的一个时代和机会,去做一些大的事情,去把技术变成现实,把更多人的生活能够变好。

如今,越来越多像他们一样的港澳台青年,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之中,他们用耕耘创造幸福,用科技致敬时代,用脚步铭刻乡愁。

谭慧敏(中国香港):现在,我在江门已经落地生根了,成立了自己的小家。

中国梦,它连接着充满感情的过去。

罗伟特(中国香港):内心有更多的归属感,无论走到哪里,感觉都像家里一样。

中国梦,它托举起共同发展的未来。

林智远(中国台湾):只要每个人迈出这一小步,其实对于整个政策推动,心灵契合的家园,就会是一大步。所以其实我们不单单只是一个享受者,其实我们也是这个历史在撰写的一个参与者。

同根、同源,同心、同德,同行、同向,同一片热土,共画最大同心圆。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划定4个高风险区和1个中风险区 C919“领证”后多久可投入商业运营,何时能走向国际市场